写一则亿德体育校园新闻范文

  亿德体育文章写作,要反复修改。新闻写作,更应不厌其烦。校园新闻尽管篇幅短小、主题单一。然而,要想写好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修改是一个重要环节。

  XX学院“锦瑟华年 弦歌徐吟”朗诵比赛总决赛于2010年12月14日晚在我院小礼堂成功落幕。XX学院院长XXX、党总支副书记XXX、副院长XXX、亿德体育院长助理兼学生科科长XXX、学生科副科长XXX出席了本次活动,并由各教研室主任和学生科老师担任比赛评委。

  本次比赛特邀XX学院语委办XXX老师担任嘉宾,还得到了XX市电视台、XX区人民广播电台的支持,并亲临现场给予报道。

  决赛在XXX院长的讲话中拉开了帷幕。选手们将澎湃的激情、声情并茂的表演、悠扬的乐曲和曼妙的舞蹈融合在一起,使现场高潮迭起,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完美的听觉、视觉盛宴。

  比赛在学生会总会干部表演的诗朗诵《感恩母校》的动人旋律中结束。特邀嘉宾XXX老师为大赛做了精彩细致的点评,并就朗读比赛的技巧和同学们进行了现场交流,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据悉,7号组选手XX、XXX、XXX、XXX朗诵的《祖国啊,用青春的名义歌唱》获得了大赛一等奖。

  本次比赛旨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高尚情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得到了院领导和同学们的高度评价。

  这则新闻的标题有三点不当之处:一、“锦瑟华年 弦歌徐吟”是化用李商隐的诗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属于运用典故,而不是新闻的内容。因此,应当把它作为引题,独立成行,以引出正题来。二、这次比赛是朗诵诗歌的,这一新闻的基本内容必须在正题中标明。因此,应当在“朗诵比赛”前加上“诗歌”二字。三是应把“圆满结束”改为“隆重举行”。写新闻,要准确把握报道的角度。这则新闻报道的是一场比赛,最恰当的报道角度是“举行”而不是“结束”。因为,对于一场比赛,读者最关注它是否举行、经过如何、结果怎样。它既然已经“结束”了,又何必再去关心它呢?当然,假使是在较长时间内举行的一次活动,如艺术周、文明月、文化年等,报道时以“结束”为角度则是恰当的。

  新闻的首段是导语。导语的写作要求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事实显示出来。导语的作用是“导”,最忌讳写得长。

  这则新闻是对一个简单的事件进行报道,只需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基本事实和结果写进导语。也就是说,首段只写第一句即可。第二句的出现,既不合乎导语内容“最重要”的要求,也不符合语言“简明、扼要”的要求。此句可以另起一段,作为导语下面的主体部分的内容之一。

  主体是导语的展开,要求对新闻的内容作具体的叙述。由于新闻主体部分涉及的内容方面广,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内容芜杂,二是不分主次。

  这则新闻的第二至五段是主体部分。这一部分的主要缺点是没有采用新闻通常运用的“倒金字塔”方法来写。

  所谓的“倒金字塔”方法,就是按照由重到轻的顺序安排新闻的内容。因此,这则新闻的主体部分内容的顺序应当调整为: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四段的第二句――第二段。因为第三段写比赛开始和开始后、第四段写比赛的结束,这是事件的发生发展,这一过程是事件的根本,所以,应当最先写。第五段写比赛的结果,这属于事件的本体,故应次写。第四段的第二句的内容是事件的延续,也属于事件的本身,应该接着写。第二段是对事件所涉及内容的交代,所以,要放在最后。

  (四)第三段写作欠缺细致。中对比赛开始后的情景写得不详细,这段是比赛最基本内容所在,应当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把比赛中最精彩的场景细致地描绘出来。可惜此处只写了一句话。

  此外,这段中的一些词句运用也存在不妥。比如“声情并茂的表演”、“悠扬的乐曲”、“曼妙的舞蹈”、“完美的听觉、视觉盛宴”,看后会让人觉得这不像是一场朗读比赛,而像是一场文艺演出。

  在2013年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全球测试中,上海收获了全球第一,并且与排名第二的新加坡进一步拉大差距。PISA考试以事实证明,中国学生不是分数机器,而是富有创造力的优秀学生。这证明了上海自2000年以来实施教学改革的成功。亿德体育作为其中一员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在与上海其他小学共同进步的同时,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独特方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强调“思源致远”的校园文化、推崇“最是书香能致远”的教学理念是其中的核心元素。

  基于上述教育观念,我们在2013年2月18日组建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源源文学社,由三、四、五年级各班部分学生组成,目前共有33个社员。源源文学社的成员自己撰写校园新闻,并及时上传至“源源文学社网站专栏——交小新闻角”,同时每周进行一次“源源电视台新闻播报”的活动。但是,如何发现新闻、如何撰写新闻、如何播报新闻、如何对不同的人群进行采访等问题应运而生,尤其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三年级是五年制小学承上启下的环节,知识准备尚未完成,同时又面临获取知识能力的锻炼,如何利用文学社这个载体,同时提高这两个方面的水平,并进一步使三年级学生能顺利完成“采、编、播、访”任务,初步具有新闻采编能力,培养他们具有“小眼看世界”的新闻意识,我开发了《新闻你我他》的拓展型课程科目。

  拓展型课程和基础型课程是有机的统一体,它们之间不仅存在着关联性,而且也存在着互动性。下表给出了语文学科中这两类课程的着重点与关系。

  阅读 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通过剪报、读报、听《新闻联播》,了解新闻,关注新闻,逐渐具有“小眼看世界”的能力

  写作 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其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从校园生活中采集新闻信息,尝试用“5W”原则写一则新闻,学会关注身边的事;通过对身边人进行采访,完成采访记录,学会关注身边的人

  表达 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在“源源文学社新闻会”上合作完成一次新闻联播,尝试在源源文学社网站上发表文章,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学校的热爱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年级拓展型课程科目设计《新闻你我他》的教学内容设计与三年级语文基础型课程目标互为链接互补,实质性地拓展了语文基础型学习的外延。

  三年级拓展型课程科目设计《新闻你我他》“剪贴报纸新闻,了解新闻知识——采集新闻,尝试写新闻——播报新闻,积累经验——合作采访,寻找新闻素材——成果展示,体验成功”五个阶段的实践活动,遵循着学生“了解知识(间接经验)——实践体验,获得经验(直接经验)——成果展示(实际运用)”的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具有新闻意识,初步掌握了撰写新闻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关注身边人,让学生养成关注身边的事和人的习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学校的热爱。具体内容包括:(1)通过剪报、读报、听《新闻联播》,了解新闻的特点,知道新闻中的“5W”原则。(2)从校园生活中采集新闻信息,尝试用“5W”原则写一则新闻,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事。(3)通过对《新闻联播》中播报员的播报了解新闻播报特点,尝试把自己撰写的一则新闻进行播报,逐步提高学生“采集——撰写——播报”的新闻能力。(4)通过小组合作,对身边的人进行采访,完成采访记录,交流采访感言,亿德体育尝试进行人物专访活动,学会关注身边的人。(5)在“源源文学社新闻会”上合作完成一次新闻联播,展示学习成果,逐渐养成“小眼看世界”的习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学校的热爱。

  《新闻你我他》是由五个相互衔接且由浅入深的模块组成,包括:(1)模块一“新闻知多少”:让学生积累新闻知识。(2)模块二“学当新闻小记者”:学习并交流分享自己的撰写成果。(3)模块三“和食堂师傅面对面”:对食堂工作人员做一次访谈,并完成采访心得。(4)模块四“我是新闻小主播”:和新闻播报员面对面,当一回小主播。(5)模块五“源源文学社新闻会”:源源文学社现场新闻会、制作源源电视台视频节目,分享成功和快乐。

  《新闻你我他》实施一年以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乐学、善问、能干”,基础型课程也得到了较大促进,基本实现了以下预期效果。

  三年级拓展型课程科目设计《新闻你我他》,是基于源源文学社的社员们在活动中所碰到的问题,或者知识盲点开设的课程,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同时在社团活动中,提供了许多学生实践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自题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实践,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交大附小校园网开辟的“源源文学社”专栏,里面有“交小新闻角”、“美文苑”、“人物专访”、《源源悦读报》,社团成员每周会定期集中审稿议稿,并把电子稿上传至“源源文学社网站”相关栏目。这门“从学生问题中来,为学生需求和发展”而设置的拓展型课程,充分利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的源源文学社网站专栏、源源校园电视台、《源源悦读报》等多媒体平台,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形成实践性的知识和经验,也为学生和教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空。

  五个模块的科目内容是拓展型课程科目《新闻你我他》的相关知识点及实践活动,一节电脑信息课《我来发文章》是基于文学社社员专有的,可以在源源文学社网站上发表文章的权限应运而生的科目内容。由计算机老师执教,指导学生如何在文学社网站上文章的操作流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密切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新闻你我他》这项拓展型课程科目的建设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并发现了许多可以改进的内容。如果这项课程能够被推广,我们认为需要的软硬件条件包括:组建一支多元学科的导师队伍、培训一批教师并挖掘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一个基地、搭建展示的平台以及落实一笔经费等。拓展型课程本身就包含着培养综合素质的含义,所以,如果能整合各方面资源,就能充分研究、指导、推进自主拓展型课程开发和形成教学特色,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展现灵活创作的自信和快乐,更加茁壮地成长。

  [1]潘涌.PISA价值观和评价观对中国教育创新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2(2)

  【例6】(2006年安徽省非课改区)某同学为校广播站写了下面一则消息,请你帮他修改。

  我班李峰同学光荣当选本月“校园节约之星”。自我校开展“节约伴我行”活动以来,他积极响应,不但自己厉行节约,还和几位同学自发组织了一个节约行动小组,A主动承担节电节水的义务监督员,坚持天天检查寝室和教室的电灯以及水龙头的关闭情况,使学校“长明灯”“长流水”的现象大大减少。另外,他还坚持带领小组成员捡拾易拉罐、矿泉水瓶、包装纸盒等废弃物,把卖废品的钱捐给“希望工程”。B李峰的行为在学校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得到了师生一致好评。

  【解析】这是一道以新闻为媒介考查病句修改的试题。此题与一般的语段型病句修改题没有多大区别,熟练地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参:(1)“承担”改为“担任”。 (2)“示范”后加上“作用”或“效应”。

  据电视新闻报道,今年端午节前夕,江西省鹰潭市政府以每年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等为由,取消了赛龙舟活动,砸毁了数百条龙舟……

  【解析】阅读一则新闻后,你总或多或少有一些想法或看法,把你关于这则新闻的观点讲述出来,就是对新闻的评说。这则新闻讲述的是江西省鹰潭市政府取消赛龙舟活动的事。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民俗,从弘扬民族文化的角度讲,这种活动应继续搞下去,但鹰潭市政府取消了赛事活动也有其理由――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对于这类谁是谁非难以说清的问题,不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只要能言之成理均可。

  【例8】(2006年江苏省常州市)今年4月主席访问美国,赠送给布什总统一套中英文两种版本的《孙子兵法》。舆论认为,例行国宾级的赠书,一般都是赠送一些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民俗、中医药及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和现代面貌的书籍,这次主席赠送给布什总统一套《孙子兵法》,多少显得有些“非比寻常”。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能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外,综合下面几则材料,揣摩主席赠送《孙子兵法》给布什总统的深刻用意。

  材料一:《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它所提出的原则和策略,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中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孙子在《兵法》中提出的“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注:意思是不经过战争就能取得胜利是战争的最高境界)等作战原则是其战略思想的核心。

  材料二:主席访问美国之前,因伊朗恢复铀浓缩活动导致“伊朗核危机”,美国政府扬言欲对伊朗动武,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材料三:主席送给布什总统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直属)制作的丝绸精装版,其中中文版是用15,5万条紫罗兰绢丝把文字绣在丝绸上的。

  【解析】主席赠送给布什总统一套《孙子兵法》,多少显得有些“非比寻常”。此题考查的要点就是要学生分析“非比寻常”之处。答题时,一是要仔细研读链接材料,二是联系实际思考分析。答题要点:主席送《孙子兵法》给布什总统,一方面有规劝美国政府不要轻易动武之意,另一方面是反映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及高超的工艺水平。

  【例9】(2006年河北省课改试验区)“永远的丰碑”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个专题栏目,该栏目每期介绍一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一个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挺身而出,冲向敌人的地堡。他用手榴弹炸掉了敌人的几个火力点,但还有一个火力点仍在喷着火舌,严重阻碍了战友前进。这时,他已经受伤,手榴弹也用完了。为了部队的前进,他忍着伤痛,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上甘岭战役最后取得了胜利。

  “按语”也写作“案语”,就是写在前面(或后面)的话,简称“按”。过去的文人,写一点关于某事的主旨、相关情况、说明等叫做“案语”,后来也写作“按语”。简言之,按语是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按语分说明性、注释性、评论性多种。常见的有编者按、作者按,除此之外,一些栏目按语还要求语言的蕴藉,需要结合修辞手法来拟写。

  编者按是报刊、书籍编者对新闻、文章阅读后连同稿件一起发表的说明、批注或考证性文字,在编辑工作中用途很广。编者按通常200字左右,甚至更短,有时仅三言两语,但要能够切中要点。没有独立的标题,位置也较自由。是一种最简短最轻便的评论形式,是编者对新闻报道所作的说明和批注。一般有介绍性的编者按、亿德体育评论性的编者按、综合性的编者按。

  拟写按语,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其次明确说对象的哪一方面内容;最后根据不同要求,结合内容需要,恰当选用修辞手法来进行拟写。注意写按语,特别是写编者按,一要善于概括和提炼;二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不要牵扯过多事件的细节;三要态度明确,明快犀利,但言辞要讲究分寸。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请写出鲁迅小说中以秋瑾为原型塑造的辛亥革命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并为该专栏写一段不超过25个字的按语。(江苏高考卷)

  解析:此题的难点在于对“按语”的理解上,此题所写“按语”应是对开设该专栏进行的说明,即为什么要开设该专栏。从这个角度即是强调“辛亥英烈”这个专栏的意义,可以恰当运用比喻、化用等修辞手法,选用对偶、排比等句式来进行说明即可。

  1.摄影师胡先生先后拍了两千多张国外园艺的照片,从较广阔的视角反映了国外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成功范例。某报为此专门开辟了“世界园艺”栏目,从胡先生所摄照片中,选登一些精粹之作,以慰胡先生之苦心及飨献广大读者。请你代编辑写一则150字左右的栏目按语,说明开辟栏目的意义。(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新闻两则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新闻的阅读与写作,一直没有列为中考的重点,如果跟着中考的这根指挥棒走,很多人自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淡化着这部分教学。可是今天的我们置身在一个规模空前的“信息时代”,每天都在接受大量的信息,自身也在不停地制造和传播着信息。新闻是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我们频繁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它们帮助人们真实、全面地了解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如此说来,掌握新闻的阅读与写作方法,也应该是我们当下中学生与时俱进必备的一项技能。

  本着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也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新闻的阅读与写作的方法,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这部分内容,我对教材做了一些处理,安排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先以课本为纲,与文本对话,以新闻两则中的第一则《人民百万大军横渡大江》为载体,学习相关的新闻知识。

  第二课时,由学生找新闻,可以是课文中的第二则,也可以是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上的新闻,分析交流,进一步巩固新闻的相关知识,学会高效阅读新闻。本课后的作业是试写新闻。要求:一周时间,学生在日记本上试写新闻,可随时找老师面批面改。

  第三课时,在准备一周的基础上,学生口头交流,评析自己写的新闻(生生互评,老师评点)。

  第四课时或课下,根据互评和老师的评点,修改自己所写新闻,上交,再经老师把关,最后发表在校园网上并结集成册。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激情,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谈话法。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创作激情。

  2.分组讨论法。把学生分成若干读写小组并让他们推举一名组长。让学生围绕课本第一则新闻,对所找新闻,所写新闻,从各个角度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说欲言。

  3.巡视指导点拨法。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争议或写作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适当点拨、诱导,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4.当堂评定法。学生阅读分析或写完新闻,小组评改后,当堂进行评定,选出几篇典型的新闻集体点评,对他们的优点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功欲。对于还没能掌握新闻写法的同学,则面对面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其提高其阅读分析与写作水平。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分析与写作任务,我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讨论法。仔细阅读新闻后,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

  3.学生评改法。个人试析、试写新闻后,分小组互改,进一步进行阅读与写作体会交流,以提高他们赏析文章的能力。

  第一课时后,学生对新闻有了一种朦胧、新鲜的感觉。第二课时,自找新闻分析交流,就发现了问题:不少同学对新闻的五部分结构,记叙的六要素,新闻的基本特点,没能理解,一部分同学甚至对新闻文体根本没形成一定的概念。第三课时,自写新闻交流环节,暴露出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一些同学连新闻题目都没有,更谈不上拟出对新闻内容高度概括要求的标题来,尤其是对新闻导语的内容和作用把握较差,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理解不够。但随着学生之间互评,教师指点,学生明显有了一定的信心,不仅做出了较好的阅读分析,一些同学还写出了像模像样的新闻稿。

  一周来,“非常完美”小组的卫生情况不很理想,劳动委员几次被值周生请出,责令整改。

  该组值日以来,不能按要求提前完成任务,甚至还有影响早自习正常进行的情形发生。此种堪忧状况,一方面是工作量调配不均,清扫室内卫生的只有一人,而负责楼道卫生的却有四人;另一方面,该组成员,为自己服务的同时也是为大家服务的意识淡薄,来得晚,且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效率不高。希望“非常完美”小组在下一次的值日中,能汲取本周的工作教训,重新调配人员,合理分工,解决本组值日的低效问题,真正完美起来。

  10月12日下午第三节班会课,我班举行了一次《水浒传》读书交流活动。活动中,同学们热情高涨,发言踊跃,效果甚佳。

  望着展示在电脑屏幕上,一张张梁山好汉的生动图片,听着同学眉飞色舞地讲述着那些豪侠轶事,品评着那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教室里一只只高举的手臂,同学们一次次激动地争论,冲击着我们的视力,考验着着我们的听觉,锤炼着我们的表达。

  《水浒传》中一段段古老的文字,转化成一个个耳熟能详、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故事,深深印刻在同学们的脑海中;一本古代文学经典,在读书交流中,幻化成一幅优美动人、色彩缤纷的叙事长卷,铺陈在同学们眼前。茫茫之中,我们仿佛置身于宋末那次惊天动地、慷慨淋漓、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深切感受着那侠肝义胆,豪气干云。只可惜课堂时间有限,真恨不得再一头扎进这部巨著,和梁山好汉一起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活动结束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议论纷纷。看来,此次读书交流活动让我们对水浒更加熟悉,对读书心生渴望,这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个人素养的提升,想来都是有很大益处的。

  鉴于北方四所学校甲型H1N1流感疾病疫情在学校有暴发和传播之势,我校领导为确保全校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紧急行动筑起了防控甲流的三道防线。

  家庭内第一道防线:学校制作了晨、午检表,师生在家如实测量填写,如果孩子在家测量时确有发热迹象,家长务必向班主任请假,说明情况并做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师生一律凭表入校,凡没有认真填写表格内容,学生表格没有家长签字的不得入校。

  校门口第二道防线:校门口有专人审验晨、午检表、询问师生情况,确认无发烧及其它情况的方可进入校门。学校专门添置体温速测仪、一定数量的体温计,由值班领导和各处室人员轮流为师生实时测量体温。

  教室外第三道防线:进教室前,学生必须将晨、午检表上交本班卫生安全员登记,统计缺勤情况,班主任负责与家长联系,确认缺勤原因,再由安全员或班主任将晨、午检表上交政教处,并汇报相关情况,由政教人员进行复核、复查。

  为了确保三道防线万无一失,学校在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的同时又落实了一系列措施:学校严格规定到校时间,全体师生必须在时间范围内出入校园,校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确需进入的,在校门外测体温正常、出示并登记有效证件后才可进入;学校对有发烧症状、缺勤学生每天进行跟踪,了解掌握诊治、外出情况,感冒发烧的患病学生返校复课,要出示医疗机构出具的康复证明;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各类传染病预防的卫生安全教育,要求学生充足睡眠、勤于锻炼,注意个人卫生,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室内经常保持通风清洁。

  在日趋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一个月来,我校无一人感染,全校稳定,三道防线筑起了铜墙铁壁。

  失真的新闻即虚假新闻,而“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虚’者,不实之谓也,‘假’者,即为不真,‘虚假新闻’,就是不实、不真的东西了。”文章所讨论的虚假新闻不仅包括假新闻,也包括失实新闻。失实新闻在性质上还属于新闻范畴,它是对一定新闻事实残缺、偏离、片面反映报道而成的新闻。

  网络新闻标题失真则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彻头彻尾的假新闻。第二类是虽然新闻内容是真实的,但标题却是虚假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

  或把“芝麻”说成“西瓜”,或故意以某种歧义来引诱读者的关注。如一别《百余盲童“火海”逃生》报道中,报道重庆盲人学校100多名盲童接受一次火中逃生的演习。可是记者为了吸引受众注意,把标题改得让人乍看之下触目惊心。当读者信以为真,打开网页看到正文内容,都会不禁大呼上当。

  如某公司网在转载一则新闻时,网站编辑私自篡改标题。云南女孩易兰到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留学深造,在奥期间蒙受不白之冤被无辜关押了4个多月。2007年11月,《南风窗》以《偷渡,留学中介与国家赔偿》为题,报道了易兰的遭遇。可某网在转载她的遭遇时使用了《中国女子偷渡被关押4个月精神分裂》这一标题,洗冤回国的易兰与该公司打起了官司。2008年6月4日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要求该公司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3万元精神抚慰金。

  某网转载的《武汉反扒志愿者打死小偷被免于起诉》。但在标题下有个核心提示:“2006年9月24日,武汉反扒志愿者联盟展开了一次反扒行动。28天后,一名当时被抓获的扒窃嫌疑人突然死亡,一反扒志愿者因涉嫌故意伤害致死被刑事拘留。2007年11月9日,武汉矫口区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决定对反扒志愿者不起诉。”明明是武汉检方对于“反扒志愿者打死小偷”因证据不足,不予支持。可该网的标题却让读者觉得“武汉反扒志愿者打死小偷”就是事实,明显歪曲了原文的意思,而南方某网的一则标题为《网友报料称中国电信网站遭黑客攻击》的新闻中,有网友报料称中国电信建设信息中心的网站被黑了。文中称该网站(略)站名为“中国电信建设信息中心”,经该报记者致电中国电信相关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并不能确定该网站是否归属中国电信。我们可以看到文中的意思是不能确定被黑的就是中国电信网站,但新闻标题却明明白白的写为中国电信网站,造成误传。

  《百余人7小时生死大营救》中讲到长安区杜曲街道办事处岳村4组村民张某在新掘的28米井底砌筑井壁时,沙层井壁坍塌,张某被埋在井底,该村村民、街道办事处干部、当地派出所民警及武警长安中队消防官兵等100余入闻讯先后赶到现场展开了营救,但经抢救无效而死亡。标题只是说到过程,并没有将最核心的新闻事实――张某虽然经过百余人生死大营救,依然没有被救活的事实写出,不可谓不是一种缺陷。

  如一则标题为《校园内自行车相撞致女硕士丧命学校被判赔30万》的消息中提到两辆自行车在某大学校园内相撞,女研究生不幸身亡,家属历经3年奔走和心灵煎熬后,三打官司,最终为女儿讨回公道。记者在标题中却没有一丝怜悯意识,用了一个倾向性挺强的词语“丧命”,缺乏同情心。

  如《“龙珠”还要拍续集星辉否认周星驰监制被腰斩》。影片被传停拍,原本再正常不过,但在记者的笔下却用了一个充满血腥的词语“腰斩”。势必会对受众的心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引起受众反感。

  如《五粮液与史玉柱联手意图染指保健酒市场》㈣一文,报道企业之间原本正常而合法的经营活动,却冠以带着强烈贬义色彩的“染指”一词。

  如:某网站报道了因腐败落马的官员吴某的“事迹”,标题为《湖南一县委书记被双开与多名女子发生性关系》,故意在标题中忽略其他犯罪事实,凸显生活作风问题。某报《首映成龙李连杰曝光30年地下情》一文,讲述了二人的友情已经长达近30年。用“地下情”这个具有特指含义的词语来形容两个男人之间的友情,显然是哗众取宠。

  如《四川震区惊现“车坚强”》的新闻内容是据《某晚报》报道被淹在唐家山堰塞湖中长达78天的客车,竟然还能上路。题中的“车坚强”是套用四川地震中的“朱(猪)坚强”,了无新意。

  搜狐体育2008年7月24日的一则新闻标题《福拉多与亚泰谈判破裂“国足傀儡”牵手长春成疑》细看我们发现,原文的意思是前国足执行主帅福拉多能否与长春亚泰俱乐部达成协议还是一个疑问。但标题中用了“国足傀儡”,是用来比喻前国足执行主帅福拉多的吗?如此比喻,非但不贴切,而且让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首先,真实性是它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网络新闻标题作为网络新闻报道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闻的真实性要求对于它同样适用。

  其次,由于新闻网页的特点与版面有限,拖沓冗长的新闻标题大量占据宝贵的版面资源,显得既不经济也不美观。网络上海量的信息让人目不暇接。如果标题拗口难懂让人费解,读者半天搞不懂意思,这样的新闻就算内容再有新闻价值,也可能因为读者的不耐烦而被读者忽略,与读者擦肩而过。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眼球经济”的特点,网络新闻标题应该很直白,让人一目了然。

  方延明教授从方法论的角度谈到新闻写作(含标题写作)完全可以借鉴数学方法。旧数学是以其内容简洁和形式完美作为追求目标的。最基本特点是简洁,他认为简洁美是新闻写作可从数学中借鉴的内容之一。这无疑对我们的新闻写作尤其是标题写作具有很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当前,人们进入所谓的“浅阅读时代”,也就是说面对多得泛滥的新闻信息,人们往往对新闻标题一扫而过,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网络新闻标题无疑应具有吸引受众眼球、引导受众进一步深入阅读的重要作用。还应具有对全文提纲挈领的概括功能和传播最具新闻价值的信息的表达功能。

  记者或编辑必须有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本为本位的知识意向和价值意向,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求善求美,兼顾理性。这种入文关怀意识不仅体现在稿件内容之中,而且渗透在采编工作的各个环节里,比如记者的采访写作,编辑的组织选题、看稿、改稿等等方面,包括对稿件标题的改写。作为网络新闻作品最后的把关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网络新闻编辑,会在编发网络新闻标题时,除了向读者传递新闻的事实信息之外,还会向读者展示蕴涵的某种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邓利平认为“从审美角度来看,读者的新闻美感,除了新闻的内容撩人心弦,就是来自于新闻的语言文字表达”,他认为“标题具有审美功能”并且概括出标题审美的“九个一”。方延明教授认为,“应从美的角度去研究新闻文本和传播是如何按美的规律来反映现实,描述现实的”。

  现在的经济被人称为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注意力经济(Attention e-conomy)由美国学者理查德・莱汉姆较早提出,他认为我们现在已经从物质经济走到了信息经济,经济学关注的稀缺资源分配,现在主要指的是信息。在市场化过程中,某些媒体和媒体人在利益驱动下,为了最大限度的吸引受众关注自己的网站,博取点击率,不惜以丑为美,用一些低俗不堪的花絮和噱头吸引读者眼球。不但浪费读者宝贵的时间,使读者非但不能体验到一种阅读的愉悦感,反而引起内心不快和反感的负面心理体验。

  作为党、政府和人民耳目喉舌的党的新闻事业,坚持为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人民的利益鼓与呼,必须具有很强的党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媒体和媒体人不应丧失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在新闻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坚守拉斯韦尔所称的新闻监督社会的功能。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部分媒体尤其是商业性新闻网站和媒体人面对巨大的互联网“眼球经济”,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就会出现价值偏移,置社会效益于不顾,以一种戏说的心态来解读和诠释新闻。

  现在初中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下课的时候经常在一起高谈阔论,还经常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这都说明他们已经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许多的感想,他们是喜欢表达自己所见所闻,表白自己所思所想的。照理说,作文应该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活动。因为作文可以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的。然而现实却是作文常常在作业的形式下,这时很多同学就不会把自己的想法通过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在写作文时就变得无话可说了。所以作文又成为学生望而生畏的作业。由此看来要消除这种畏惧心理,给之以轻松的写作情境,是必须的。所以我认为作文的指导,应着力于给学生深刻的感受,以获取丰富的素材,而不在于写法的指导。古人说情动而辞发,意思是作文若能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则可一挥而就。因此我在我的作文教学中尝试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细细体察,把观察、感受、表达三者统一在特定的情境之中,为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做到有感而发。

  如在一次训练场景描写的作文课上,刚上课时我突然告诉学生今天作文课用来检查背诵情况,然后请大家备好纸和笔准备默写。这时班里的很多同学都很吃惊,各种各样的表现都有,等我把默写的东西收上来后,然后才郑重的的在黑板上写上本次作文训练的题目。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在这个时候我适时引导学生回想一下刚才的情景,再想想这次默写和平时事先告诉要默写时自己的感觉有没有什么不同。这样同学很快就明白什么是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等。然后再范读一篇场面描写的范文,指导学生如何组织材料,而这次的作文训练很成功,没有学生说无话可说了。正是运用了情境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明白了生活是色彩斑斓的,只要在生活中多注意捕捉,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素材。

  如在新闻写作中,我提前一个星期告诉学生去收集新闻。这个新闻并不要求是国家大事,把范围缩小,只要是身边的新闻,比如学校、班级生活中的新闻。然后在作文课上,我告诉学生今天进行一次“新闻联播”,每个小组的同学用十分钟的时间每个人分别写出一则身边的新闻,然后请每个小组选出两名同学上台模仿电视的新闻连播给同学们播报新闻。学生们写身边的事,有的写上体育课时同学到达终点时的神态。有的写学校的建设,有的写班级里趣事,丰富多彩。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播报新闻,课堂里不时的发出笑声。因为,写的是他们身边的事,描写的就是他们自己。通过这一节作文课,许多学生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在这种写自己生活的作文情境下,每个人发现自己都有东西写,也非常愿意写。 在初二的说明文写作中,有一个传统题材,要求学生运用空间顺序来介绍自己的校园。这个时候,我觉得坐在课堂里口沫横飞给学生讲解如何写作,不如走出课堂,我自己做导游,带领学生从校门口游览校园,边走边给学生讲解空间顺序以及立足点的移动,学生面对眼前实实在在的景物,自然对空间顺序的理解是事半而功倍。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发展,对语文教学也产生影响。现在的孩子基本都能熟练的运用电脑,而网络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互动性,也就是相互交流。孩子和成年人一样喜欢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更多人的观看,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可以为他们带来一种成就感。所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可以创设一种作文写作的成功情境。让孩子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自己的文章,而让其他的孩子去阅读它。阅读别的孩子的文章,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别人的写作,这比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中讲评优秀学生的作文或者是作文园地的形式更进了一步。因为这里面的主动性是在发表文章的学生手里,他不需要老师的点评或者是推荐。同样,孩子的阅读也是自主而自由的。当孩子给孩子的文章评论的时候,所带来的成就和交流感,是老师无法带来的。当他们通过电子邮件或者是作文bbs 来交流的时候,他们的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也获得了最大的成就感。我就通过校园网络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文章,他们可以在这里相互评论和交流。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文章是否有被其他的中学生阅读和评论,并且看中评论意见,从中发现自己在写作上的缺点,加以改进。这就可以说是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创造性。

  当然想提高作文水平,说实话仅仅靠两周一次课内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事实证明:有兴趣的事,学生才愿意去做。而我就是希望通过我的引导,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情境教学运用于作文课中只是一种手段,目的也就是为了调动学生全部主动能力,变“要我写作文”为“我要写作文”。让学生爱上写作文!

  “嗨,许闹闹,你不是一直吵着要当一名水均益那样的记者吗?机会来了,还不赶紧的。”李瓜瓜跟许闹闹说。

  “我当然参加了,正好练练我的文笔。”李瓜瓜话锋一转,向全班同学呼吁道,“还有谁想参加咱们班的小记者团?找许团长报名啦!”

  艾文文很不相信许闹闹的水平,便气呼呼地把这件事儿告诉了童小辫。童小辫微微一笑说:“大家有积极性很好啊,这样吧,我先不参与,但要求他们把写的第一篇新闻稿交到我这里。”

  2 三天后,雄心勃勃的小记者们把第一篇采访稿交到了童小辫手里。不看不要紧,一看笑抽筋――这是些什么新闻报道呀。

  这几天,我们学校正在举办“岁末书画比赛”,他们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真是太好啦。你瞧,这位同学的隶书写得真棒;你看,那位同学的鸟儿画得跟真的似的。这样的比赛激励我们要好好写字,好好画画,争取明年能在这里展出自己的作品!(配有精美的摄影作品)

  童小辫批语:这不能算新闻报道,只能算参观感言。PS,新闻照片再精美,也弥补不了新闻稿的缺憾。

  今天是六年一班和六年二班在进行足球比赛,比赛进行得很激烈。只见六年一班的胖子守门员虎视眈眈地盯着六年二班的每一次进攻,而六年二班的前锋与后卫个个身手不凡,经常制造一些很好的进球机会。所以,我更喜欢六年二班,因为他们充满了拼搏精神。想要感受更多,请关注校园网的“DV”版块,上面有我新上传的视频哦!

  童小辫批语:你这是在写作文片断吗?怎么有这么多不恰当的言辞和主观判断?PS:有视频又如何?充其量算一则图音并茂的好“微博”。

  哈哈,歌唱比赛的笑料真多啊!一年级小朋友们的歌声稚嫩得像幼儿园在合唱;二年三班的领唱竟然把歌词都忘记了;三年级那个指挥的动作真夸张,好像要把指挥棒扔到天上去;四年级没什么可说的,他们的表现很平常;说到五年级,当然要说说我们班,我们的表现那就一个字――棒!至于六年级嘛,他们唱的歌还不错……这次的歌唱比赛,真的很精彩。

  童小辫批语:列举了这么多年级的表现,时有夸张,时有片面,并不客观真实,很不成功。

  经过童小辫的一通批改,“五年四班小记者团”的新闻报道全军覆没,没有一篇值得称道的。童小辫当即宣布:“下午写作课,我来讲如何写新闻稿!”

  3 写作课上,童小辫滔滔不绝,讲了整整一节“如何写好新闻稿”。按照童小辫的讲义,写好新闻稿,要掌握五个关键词。

  一是“主题”,即你要报道的事件是什么?要报道事件的哪方面?比如许闹闹写的“岁末书画比赛”新闻稿,其中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就是报道的主题;郑大通报道的足球比赛,六年一班和六年二班的比赛就是报道的主题。

  二是“要素”,新闻稿和记叙文一样,也需要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缺一不可。之前大家交的所谓新闻稿里,这些要素都很模糊,甚至没有。

  三是“客观”,新闻报道的主要特点就是客观,客观地反映事实,客观地还原场面,不能有个人观点,当然更不能有带有主观色彩的表述。郑大通写的新闻稿里的“胖子守门员”和“我更喜欢六年二班”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犯了新闻稿的大忌。

  四是“精准”,亿德体育这也就是说不能用模糊的表述方法,像李瓜瓜写的那些细节,都不能够精准地反映当时的情况。

  五是“语言风格”,新闻稿有独特的语言风格,那就是冷静、精练、规范。而大家交的新闻稿用语都太过随意,非常不规范。

  童小辫在上面讲,大家在下面认真地记,特别是记者团的成员们,尤其专注。许闹闹一边记录,一边思考,偶尔走神:“就我们这水平,还想把新闻稿发表在网站上呢,真是太自不量力了,幸亏有小辫……”

  4 一周后,校园网站上登出了好几篇来自“五年四班小记者团”的新闻稿,其中,许闹闹写的一篇点击率最高――

  进入2013年12月以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校园艺术节活动:“岁末书画比赛”“年度足球比赛”“2013年歌唱比赛”以及今年新开展的“校园艺术节小记者团”报道活动。经过记者近半月以来的走访调查,得知“小记者团”成为本次校园艺术节的新亮点。

  据悉,小记者团以班级为单位,在业余时间展开广泛的采访活动。小记者团成员们时而活跃在书画的海洋“岁末书画比赛”现场,时而参与在紧张的“年度足球比赛”中,时而聚精会神地观看“2013年歌唱比赛”。他们在参与中本着专业、严谨的态度记录、采访,用数码相机或者DV记录下了现场的点点滴滴,再通过认真的写作,完成一篇篇内容详实的新闻稿。很多同学表示:“小记者团”的报道是本次校园艺术节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