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德体育校园新闻作文十篇

  亿德体育2006年4月21日,在世界第37个“地球日”来临之际,由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设立、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支持赞助的2006年度“地球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上,我校范红月校长代表手拉手护卫队从国家环保总局潘岳副局长手中接过了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奖”集体贡献奖的奖杯和证书。这是我校15年来坚持节能环保教育所取得的又一荣誉,是对我校环保宣传工作的充分肯定。

  1991年9月,我校的一位班主任老师无意中从《中国少年报》上看到全国第一个节能宣传周的消息,她自编了一些口号,组织了10余个学生上街进行节能宣传。自此以后,节能环保被定为我校的特色活动,手拉手护卫队也随之成立。15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开展“携手1+6,呵护我地球”系列宣传活动,即以1个学生为中心,带动6个以上家人或邻居,带动和提高周围群众的节能环保意识。

  15年风雨历程,学校创造了国内三个第一:全国第一所开展节能教育并取得一定成效,被国家经贸委等七家单位联合发文表彰的学校;全国第一个编出节能教材并在国家“八五”科技展中展出的学校;全国第一个由国际爱因斯特组织委派外国优秀留学生来校共同探讨节能环保教育,并做成An Initiative of Education 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for Children in china即“中国孩子们的节能环保启蒙教育”的课题,送欧盟国家交流评奖的学校。 2005年12月,学校的节能环保教育成果在2005年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上展出,等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和赞赏。东风小学荣获“地球奖”是对我们节能环保教育工作的激励和鞭策,这必将在更大程度上推动我校这项工作的继续开展。

  “地球奖”是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港澳办公室批准,由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有关单位于1997年共同设立的国内第一个环保大奖,旨在表彰社会各界人士在保护环境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是目前我国覆盖领域最多的环境奖项,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影响。 据悉,今年的地球奖全国共评出获奖者10名个人、3名团体、个人提名奖10名。 这个地球奖,她凝聚了我们东风小学全体师生15年来的所有心血.今天,我们的范校长站在领讲台上,是多么光荣,多么自豪! PS:这是我写的学校新闻报导,可能看得人不多,但大家还是多多支持我下啊~

  校园媒体是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对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增进师生、社会民众对学校的了解,引导舆论导向,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和保证。校园媒体与大众传媒一样,既有校报、校内期刊、各种海报等纸质媒体,也有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led显示屏等声讯视频媒体,更有校园新闻网站、校园官方微博、bbs校园论坛等网络传播交流工具。由于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和计算机网络终端的普及,校园新闻网站逐渐扮演了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从内容传播的角度,校园新闻网站全面涵盖了高校的校园生活,包括领导动态、会议信息、校园活动、校园热点话题等关于学习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娱乐、工作和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从传播范围来看,校园新闻网站主要的受众是在校大学生和教职工,目标明确、受众相对固定。而今,校园新闻网站早已突破校园局限,其影响正向社区、社会和学生家长辐射。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网(以下简称“河职院新闻网”,域名:http:///news/index.php,)是由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宣传部主管、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中心主办,以网络为载体,河职院新闻的校园权威信息机构。下设“新闻中心”、“菁菁校园”、“校园新闻”、“校园视频”、“时事学习”等五个子栏目。

  河职院新闻网紧紧围绕学校的各项工作展开新闻报道,其视点覆盖学校的方方面面,并不断探索网络新闻的特点与规律,努力在宣传河职院的改革与发展,树立河职院的良好社会形象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突出表现在对学校各项重大活动的及时全面报道上,包括对河职院第二届党代会、河职院挂牌十周年校庆庆典、河源市校园十大歌手总决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都作了详细的专题报道。新闻网的报道不仅为广大师生获取学校的资讯服务,更为社会各界了解河职院开辟了一扇窗口,同时也为各大媒体宣传报道河职院提供了第一手素材。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河职院越来越重视通过新闻网来开展新闻宣传。河职院新闻网主要的功能有:河职院信息功能、校园形象塑造功能、学生思想教育功能和校园文化积淀功能。

  河职院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公告通知等通过新闻网的,使得信息传播在连接英特网的广域网络中突破时间、地域局限,达到信息的实时快速传播。其次,河职院新闻网在传播校园新闻的同时也是在对河职院自身形象进行塑造,通过正面的、能展示河职院精神风貌的信息向外界传递河职院的正能量,把属于河职院特色的形象塑造起来。例如整个新闻网橙色主色调的应用、学校恢弘大气宣传片的推出等,这些都是河职院的“名片”。再次,河职院新闻网还承担着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功能,刊载的日常新闻紧紧围绕着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在引导校园舆论导向之余,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达到正面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思想教育功能。最后,河职院新闻网通过传播一系列的校园信息,也在传播和积淀校园文化,不断孕育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校风、学风。这是河职院新闻网具有的大学文化积淀功能。

  河职院新闻网的传播定位主要是面向全校师生群体,因为新闻网的传播内容为校园里发生的新闻事件,关心这些事件的人或多或少都和河职院有一定的关联。河职院网络新闻的受众主要包含三个群体:在校教职工、在校大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关心学校情况的部分校外人士(包括往届毕业生)等。这些受众群体接收河职院网络新闻的动机主要有:关注与自己工作、生活、学习有关的讯息,获取校园新闻,接受知识以及了解河职院发展动态。因此河职院网络新闻传播应立足于思想性、知识性、时效性、趣味性较强的内容,立足于引导青年人健康成长的传播内容。

  河职院新闻网传播效果的好坏,能够检验出新闻网作为信息的者和传播者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笔者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并辅以交流和谈话等方法,对河职院新闻网的传播效果现状做了一番调查,内容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经过调查发现,有85%的受访学生和70%的受访教职工认为河职院新闻网是其获取本校新闻的最主要媒体渠道,经常性浏览河职院新闻网的学生只占到被调查人数的20%,近30%的学生只是偶尔浏览,更有近50%的学生表示他们只是在学校要求下或者通过网络平台实现选课等特定功能的时候才会浏览。登录校园网的时间也比较短,90%的使用者每次登录时间在10分钟以内。浏览新闻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本校新闻资讯,尤其是和本人所在学院或者专业相关的新闻。他们普遍认为学校所的新闻及消息相对官方,没有太多自身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在里面。

  而受访教职工的浏览比例更高些,有65%的教职工比较关注新闻网,大部分老师因工作需要经常性登录“数字河职院”学校办公系统而顺便关注新闻网,70%的使用者每次登录时间同样在10分钟以内。许多受访教职工认为新闻网资讯的时效性有待提高,内容较为严肃,如果不是因为和自己的工作内容或者兴趣爱好有关,一般不会去主动关注。

  有60%的受访学生和45%的受访教职工认为河职院新闻网传播的新闻是以硬性新闻、行政新闻、领导活动为主,缺乏在新闻内容上的扩充与创新,一些软新闻、娱乐新闻相对较少。希望新闻网能够进行改版,突破目前以行政新闻为主的单一模式,更多地关注二级学院动态、教职工活动、学生活动等更贴近受众学习、生活内容的资讯。

  高校校园新闻在学校中的地位未被充分重视当前,高校校园新闻的报道大多是以学校的一些会议为主要内容,通常都是围绕学校领导转,这样就很大程度上违背了高校新闻的宗旨目标,完全脱离了教学科研,缺乏关于学生学习与生活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得校园新闻成为学校领导讲话的工具。如果按照这样的情况,亿德体育那么关注高校校园新闻的群体将会越来越少,最后会导致无人关注。要想摆脱这种局面,就必须不断创新校园新闻内容,根据学生们的需求,搜集他们感兴趣的信息知识,要敢于为学生说话,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学生对校园新闻的信任,校园新闻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才能有利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由于高校一直强调稳定性,所以高校校园新闻的报道通常只讲好的一面,这样的做法将会造成学校出现不良的风气,从而使得学校师生缺失对校园新闻的信任度,严重导致校园新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受到影响。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对思想教育功能形成冲击在当前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反应敏捷,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接受能力强,从而使得他们对身边一成不变的知识信息缺乏兴趣,目前收集新的信息知识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当代大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有许多种,如电视、网络乃至手机等都可以为他们提供较为丰富的信息内容。当前,随着电脑的普及,大多数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电脑,他们现在一般都是利用电脑来获取新闻信息,电视、报纸时代已成为过去式。从这点上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利用信息源的能力是以前大学生无法具备的,另外,由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缺乏经验,这样将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给校园引导新闻思想教育的方向带来新的挑战。高校校园新闻如果还是继续保持着以前的教育方法进行说教,那么它将丧失一个庞大的关注群体——学生。

  校园新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显现的性质和潜在的性质两种功能。不过,高校校园媒体的建设与管理还比较落后,有些高校领导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校园新闻的重要性,因此,它的建设一直得不到重视。目前,高校校园媒体已从过去单一的方式逐渐转变为现在的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立体化形式,影响更为广泛、辐射力更大、渗透性更强。校园新闻是高校宣传思想的重要阵地,所以,高校应加强重视校园新闻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和高校舆论导向作用,要充分重视校园新闻,不断发挥校园新闻思想教育功能,以校园新闻作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发展战略决策以及思想教育的重要方法进行长远规划,力争把校园媒体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更多的学生群体对其关注。建立校园新闻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互动机制首先,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校园新闻具有的潜在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不断地传授给学生,同时,还应为校园新闻提供思想政治方面的资料,引导其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这样做是为了帮助校园新闻不断完善,引导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环境,让更多的大学生在接受校园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受到熏陶,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对于搜集信息内容的校园新闻工作人员,在迎合学生心理需求为主要的前提下,还应树立起思想教育工作意识,在传播过程中积极配合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发挥校园新闻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潜在功能。充分发挥校园各媒体的优势,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当前时期,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态度也相对开放,观念较为多样化,这样将不可避免地造成高校媒体受到社会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的冲击。高校应根据这种情况,树立起正确的校园新闻舆论导向,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首先,校园新闻在宣传上要坚持提倡科学理论、科学精神以及弘扬社会正气;其次,坚持以团结稳定鼓动人们的情绪,在工作中时刻围绕重点内容,共同配合,充分发挥主题;另外,不断加强与改进宣传思想工作,使其吸引力与感染力不断增强,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弘扬主题,在内容形式上要多样化,使其内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让校园新闻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校园媒体更具生命力和影响力,从而增强学生对校园新闻的喜爱。校园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应根据各种媒体所具有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为高校营造出良好的氛围。高校在校报与校刊上可以刊登一些关于国家新闻以及校园重点新闻事件,解读国家重大政策与措施,以此不断引导学生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关注校园、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校园新闻要不断反映学生们的生活,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建设校园网的前提要求就是内容要丰富、有广泛的传播范围、有较强的服务性、受众群体多,从而为全体师生提供高效的服务,使其校园新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另外,在校园网中除了要各类文章及图片来反应校园生活以外,还可以设定论坛,让受众群体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及看法,这样能够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进而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知识得到巩固。

  随着各种电视节目的上星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纷纷触网,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高校自办电视台的思想教育功能,实现高校电视更好更快的传播以及对校园媒体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形成优势互补,突出整体效能,是目前高校尤其是西部边远地区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校园网络进行校园视频新闻点播,逐渐成为了校园视频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网络视频点播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它利用了网络和视频技术的优势,彻底改变了过去收看校园视频新闻的被动方式,实现了校园视频新闻节目按需收看和任意播放,为用户提供实时、交互、按需点播服务的系统。利用校园网建设VOD系统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在线的视频新闻节目的点播服务。如何利用网络视频点播技术构建一种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实效性高校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系统已成为一个势在必行的手段和趋势。

  流媒体(Steaming Media)是指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流媒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在网站服务器上,让用户下载、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后才可以观看的技术。传输及播放的流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接、实时地传送,用户机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仅需将起始几秒的数据先下载到本地的缓冲区中就可以开始播放,采用一边播放、一边下载、一边丢弃的方式,客户端的缓冲区建在内存中,不占用硬盘空间,不会在用户端留下任何拷贝,保护了知识产权,同时提高带宽利用率。流媒体技术是一个综合的技术,它包括采集、编码、传输、储存、解码等多技术。作为以流媒体为技术支撑的流媒体应用系统,一般分为编码端、服务器端和用户终端3部分。

  高校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系统采用流媒体技术,建立专门的流媒体服务器,把校园视频新闻编码处理后到流媒体服务器中,用户在校园网连通的任何端口,可利用网络进行校园视频新闻的点播与观看,在这个过程中本系统可实时向用户传送节目,用户也可通过网络客户端对所观看节目实现随意控制。可用图1来说明校园视频新闻点播系统的工作过程和系统结构。

  本系统所要处理和传输的信息主要是视音频信息为主的多媒体信息。为了便于师生的对视频新闻的点播,这就需要校园视频新闻者在过程中注重质量、访问速度、方便和快捷性,并且也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构建实效性的视频点播服务平台;校园内用户可以查阅节目的详细信息,可以以页面方式观看,也可利用播放器播放或全屏播放;也可下载观看。

  本系统主要借助于目前主流的流媒体系统之一的windows media为主要支持技术来构建实效性高校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系统,突出其方便性、先进性、集成性、低成本的特点。

  在Windows Media技术支持下,主要从其文件格式、流媒体传输协议、播放方式、系统组成等几个部分总体上去设计实现该系统。

  Windows Media支持ASF, WMV, WMA等文件格式,ASF (Advanced Stream Format)是Windows Media的核心。ASF是一种数据格式,音频、视频、图像以及控制命令脚本等多媒体信息通过这种格式以网络数据包的形式传输,实现流式多媒体内容。WMV是视频数据格式,WMA是音频数据格式。本系统主要传输视频信息,所以在前期制作视频时全部采用ASF、WMV两种格式。

  流媒体传输协议是流媒体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组成部分。它是为在网络上实时传输多媒体信息而开发的协议。目前,Windows Media支持的流媒体传输的协议主要有: 实时传输协议RTP (Real-time TransportProtocol),用于Internet上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一种传输协议。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 (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RTCP和RTP一起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服务。实时流协议RTSP (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定义了点对多点应用程序如何有效地通过IP网络传送多媒体数据。基于上述协议的支持,本系统实现了流媒体信息的有效传输。

  为了能够让多媒体数据在网络中很好地传输,并在客户端精确地回放。基于这个目的,在流媒体的播送技术上人们采用了单播、多播、点播、广播等技术。点播是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主动的连接,在点播连接中,用户通过选择内容项目来初始化客户端连接,一个客户端从服务器接收一个媒体流(这个连接是唯一的,其它用户不能占用),并且能够对媒体进行开始、停止、后退、快进或暂停等操作,客户端拥有流的控制权,就像在看影碟一样。这种方式由于每个客户端各自连接服务器,服务器需要给每个用户建立连接,对服务器资源和网络带宽的需求都比较大。

  本系统考虑到校园视频新闻时间短、信息量大;便于师生在观看校园视频新闻控制和交互以及校园网自身特点,采用点播方式来实现校园视频新闻的网络传播。

  为了更好地使流媒体系统在各个不同层面上互相通信,基本的流媒体系统包含三个组件:编码器,服务器,播放器。基于Windows Media技术构建的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系统依靠Windows Media Service系统的主要组成。它分别校园视频新闻采编转系统、流媒体服务器(Windows Media Server)和客户端流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分别用于流媒体的制作、和播放等。

  (1)校园视频新闻采编转系统:用于采集、编辑、转换编码多媒体数据,使其成为流媒体数据格式,便于在流媒体服务器进行和管理。

  (2)流媒体服务器:简单地说,就是支持流媒体点播的服务器,用于存放、控制、管理流媒体数据。

  (3)客户端播放器:主要用于客户端用户对校园视频新闻进行点播播放、浏览等。

  简单来说,该系统工作时, 前期采编转系统创建流媒体文件并存放到流媒体存储服务器;服务器端创建提供点播的站点设置和管理节目并启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以Web方式访问,获得节目信息,选择后再由流媒体服务器经过调度后启动相应的流媒体播放器实时播放节目。

  为了保证图像质量,校园视频新闻必须在前期的摄录、采集、编转等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视频的损耗。 笔者在实践中的具体的做法是:摄录阶段,采用广播级摄像机和信噪比较高的录像带摄制校园新闻,以此减少各环节中对图像信号质量的损耗;采集、编转过程中,利用高性能的视频采集卡(pinnacle pro-one)、编转质量较高的格式转录软件(Tmpeg-plus)进行采编转,并且首次编转完成后统一使用avi格式文件,以确保图像质量。

  (2)将前期编辑制作完成的视频文件编码为Windows Media流媒体格式文件。

  对于Windows Media构建起来的流媒体服务器,一般需要使用asf、wmv格式的文件。因此,前期制作完成后,将编辑完成的avi格式的视频文件统一利用Windows Media编码器把avi文件转化为asf、wmv格式文件。这时,最好使用WindowsMedia编码器,它可以适应多种网络的编码要求。

  (3)编码设置与过程监视。亿德体育在编码转换时,应根据用户情况、网络带宽、节目内容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出质量、编解码版本、传输速率及适应带宽要求等选项。这样可以保证视频和客户端点播时编码后流媒体的高适应性和高质量。与此同时要对编码过程进行监视,通过监视可以随时了解编码的进展情况,利于操作人员对整个编码过程的把握,并且保证输出的校园视频新闻节目不出现间断和跳帧等现象,保证视频的连贯性。

  当然了,上述过程只是笔者在自己实践中的具体做法,若在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视频采集卡、编码器把摄像机等其它设备的信号直接转换为asf格式,这样可以减少编转时间,缩短整个视频流程,提高校园视频新闻效率。

  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服务器是安装了流媒体服务软件的服务器,提供校园视频新闻节目服务,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存储校园视频新闻节目。该服务器采用Windows 2003服务器版操作系统,安装Windows Media Service作为Windows Media服务器,使用户能够通过网络传输流媒体内容。Windows Media服务为ASF流媒体文件提供了两种方式:单播和多播,分别用于交互式点播和广播方式。本系统的构建主要采用交互式点播方式,它为用户提供点对点联结方式的服务,允许用户通过交互参与流媒体播放的控制,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每个用户可以主动地观看节目。在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过程中,关键环节是:

  (1)服务器基本设置:主要包括端口数值、允许用户连接数量、用户接入带宽、流媒体存放的位置。

  (2) 服务器安全设置:主要指服务器的各种规则,其中包括定义权限、IP地址、子网掩码、特定端口等。

  (3)服务器方式设置:主要对Windows Media管理器的“单播点”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服务器就可以向用户提供视频点播服务。

  (4)服务器其它设置:主要是对服务器运行状态的监视设置、内容缓存管理设置、广告功能设置等。

  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系统播放器端主要的功能就是使用户使用浏览器通过Web访问服务器端,从网络接收视频新闻流媒体并播放,这样就实现了视频新闻点播。在播放器端可安装使用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来实现流媒体播放、控制(开始、暂停、停止、快进)等。对于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它可提供给供客户端用户独立使用,也可方便地嵌入到浏览器中,这样简单地就实现了流媒体播放功能。

  高校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系统基于网络服务和流媒体技术,实现了对校园视频新闻的网络点播,具有实用性、高效性,投入少、维护简单的特点,充分利用了已有的高校校园网硬件设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校园视频新闻获取的新途径,实现了校园视频新闻在网络时代下的网络化传输。随着网络技术和流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高校校园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中,高校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系统将会提供给广大师生更加高效、丰富的校园节目。

  [1] 夏志强,刘清堂 基于流媒体技术的教学信息点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技术导刊,2006(7).

  [2] 齐蕾.流媒体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

  [3] 胡奇光.基于流媒体的网络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J].电脑学习,2007(4).

  校园广播是学校进行宣传工作的重要窗口,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好的校园广播台是沟通学校与学生的桥梁,也是一条团结全体学生情感的纽带。校园广播记者是学校宣传工作的主力军,配合老师做好相关校园宣传工作是其主要任务。要把校园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校园广播记者们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加强采编技能的修炼,为自己将来走出校园成为一个职业记者或通讯员做好准备。因此,校园广播记者要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善于捕捉和发现新闻线索,提高新闻敏感能力,修炼精准的“犬鼻”,提高看清事物本质的穿透力和迅速的反应能力;修炼锐利的“鹰眼”,及时发现校园新闻热点。同时,校园记者也要多读书,多写作,锻炼自己的笔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文字修养。

  随着高校广播台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空间规模的逐渐扩大,在广播台工作的记者队伍也从最初为数不多的学生成长为记者队伍。可以说学生记者队伍成长的过程就是高校电视台规模扩大、定位和功能神话的过程,学生记者队伍的成长也是高校广播台所处环境变化、功能和定位不断深化的要求。建设一支素质优秀、精干高效的学生记者队伍是建好校园广播台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校广播台不断得到重视,其规模和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高校广播台的覆盖范围是整个校区,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其覆盖范围也相应扩大,受众群也有所扩大,从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和教师队伍构成,到现在辐射了一部分与学校相关的社会人员。高校广播台除了作为一般意义的电视媒体应该具备的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丰富生活、凝聚精神、普及教育等综合职能外,由于其覆盖范围和受众群体的特定性和特殊性,还应该具备一下一些职能。

  第二,校园广播台要注意如何在节目的制作和编排中,尽可能以丰富多彩、风格突出的节目来潜移默化地实现学校进行宣传和教育的目标。

  第三,校园广播台不仅仅是为了宣传校园时事热点,更要培养在广播台工作的学生记者队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个性,使她们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是高校育人功能的体现。

  虽然校园广播记者并非职业记者,但担任这一职务的也大多都是对新闻和传媒工作感兴趣的同学,因此对于记者应具备的素养首先要铭记在心。记者的定义是从事信息采集和媒体报告工作的人,校园广播记者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一副善听八方的顺风耳。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新闻记者最致命的忌讳就是偏听偏信,以偏概全。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听觉器官,随时随地做生活的有心人,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掌握校园新闻线索,丰富自己的信息源和信息库。同时,还要注意倾听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避免以偏概全,确保报道的客观、公正、真实、全面。

  第二,要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巴。新闻记者的职能就是传播信息,搞好宣传。为了宣传工作的需要而去采访,在采访中也要借助宣传工作的效果,去增强和提高对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发现和发掘能力。如将学校的大政方针和新闻宣传的要点、重点、导向意图,向被采访者予以通报,帮助他们升华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使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对同一事实形成基本的共识,发掘出应有的新闻价值。另外,新闻采访者还需要善于提问,让被采访者乐于回答,有问必答,敢说真话。这也是采访能否成功的关键,是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必备的采访技能之一。”

  第三、要有一双乐此不疲的妙手。一是养成随手笔记的职业习惯。搜集资料信息,记录点滴心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二是勤于写作,把所见所闻所感尽快付诸文字,努力缩短新闻事实的发生与受众感知之间的距离,力求最大的时效性。三是精心修改。“倚马可待”的功夫实不多见。

  只有具备这三种素质,才能始终保持清醒而冷静的头脑,做好学校的新闻报道及宣传工作。

  校园广播记者在配合老师做好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广播台的新闻采编工作。校园广播台不仅是校党委宣传部的耳目喉舌,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报道校园大事小情、各院系新闻,聚焦校内热点方向是校园广播台的重要内容,也是记者的重要任务。在新闻内容的选择方面,因为校园广播面向广大师生,更需具备多样性和灵活性,不仅要抓住当下时政热点,取材方面也要贴近当下生活。最终目标就是为广大师生提供最新鲜的时国内国际体育娱乐消息,提高大学生对时事新闻的敏感度,成为宣传工作的喉舌。

  [1]校园广播台不断深化的定位和职能必然要求其制作的电视节目内容要紧密围绕大学生校园生活这一核心,记者应采用符合师生欣赏习惯的形式和风格,制作播放满足师生信息、文化和心理需求的节目,突出生活型、学术性和教育性。而这又对节目的记者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校园广播台记者需要创意不断出新。

  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特殊,对于尚在学习阶段的学生记者来说并不容易,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记者并非新闻专业科班出身,如何培养他们的新闻素养、提高他们的宣传本领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宣传工作即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要培养学生记者坚定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对于提供“新闻产品”的广大记者来说,其政治修养如何,关系重大。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一方面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另一方面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加强,由此也带来了各种思想的碰撞、文化的交汇与融合。要使宣传工作顺应高校党委、行政的中心思想,把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同时体现大学开放、包容的特点,学生记者所采写的稿件必须具备正确的舆论导向[2]。太阳之声记者部中的学生来自学校多个学院,是学校新闻战线上的优秀分子。指导老师在他们的政治素质培养、思想观念监督引导方面做了扎实的工作。通过记者部例会、讲座、谈心等多种方式,密切关注学生记者的思想动向。通过上述措施,学生记者的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思想得到了升华,能更理智、更公正地开展新闻宣传工作。许多学生记者还担任了学院、班级的团学干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3]要使宣传工作顺应高校党委、行政的中心思想,把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同时体现大学开放、包容的特点,学生记者所采写的稿件必须具备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要培养学生记者的丰富知识结构。一方面,新闻工作者是杂家,需要尽可能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知识结构来武装自己,另一方面,任何人都不可能穷尽世间所有知识。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构建起记者最佳的知识结构就显得异常重要。[4]大体上,记者的知识结构可以从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基本常识三个层面来构建。

  第三,要培养学生记者扎实的写作技能。如果说过硬的政治修养是学生记者成才的思想基础、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学生记者成才重要支撑的话,那么扎实的写作技能便是学生记者工作的有力保证。写作技能作为记者知识结构中专业知识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写作成败的决定因素。当面对一条好的新闻点的时候,写作能力强的记者能一气呵成、左右逢源,甚至能写出“老树新花”;而写作能力欠缺的记者则只能无计可施,徒叹奈何。新闻写作技能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熟悉各类新闻体裁及其写作的基本要求,包括感知、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包括采访、收集新闻素材并由此分析、筛选、归纳、提取出新闻要义的能力,还包括在尊重新闻写作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将新闻以艺术方式展现从而提升可读性、吸引力与感染力的能力等。

  第四,要培养学生记者的创新意识尽管新闻体裁不一,结构多样,门类众多,语言丰富,但文贵纯真,用鲜明性、生动性、贴近性和可读性的文风以文记事、以文寓理才是写作的宗旨。把握住这一宗旨,学生记者在写作过程中要大胆尝试,要敢于创新。要提高学生记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是要引发他们从写作思维上创新,包括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二是要引导他们从写作手法上创新,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表达技巧上做到“标新立异”。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根深蒂固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在社会各领域里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优势,通过互联网,人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可以说互联网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显现出强大的威力。

  互联网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它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和学习生活有着直接影响,是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参照途径。而高校新闻网作为高校网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网站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健康发展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引领当代大学生的健康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校新闻网有着比高校网站更高的知名度和更大的影响力,是互联网时代高校实现其自我信息整合和对外信息的重要窗口和工具,现在已成为我国高校主要依赖的宣传载体。

  高校新闻网凭借自身特有的优势受到师生们的厚爱。它负责高校重大新闻信息、高校最新发展的动态、展现高校的整体风貌和丰富内容,促进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大学校的宣传力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如何建设好高校网站,使其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地学习与生活,进一步促进新闻网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网络出现之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活动围绕着学校里的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艺生活等展开。随着高校新闻网的出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通过高校新闻网,高校的重要活动和与学生学习生话相关的活动都能及时全面地展现出来,保证了信息的畅通,从而为学校师生开展其他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高校新闻网报道校园文化活动的手段丰富、内容翔实,它通过举办一些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营造和繁荣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思考、理解、感悟。这既是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并且各个时期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新闻网中都可以寻找到其历史轨迹,这为研究校园文化沉淀变迁及规律提供了可能,校园文化变迁规律的认识对于指导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充分认识高校新闻网存在的巨大影响力,它是展示和宣传学校的窗口。在对外宣传方面,无论是校友、学生家长,还是关心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都能通过高校新闻网迅速了解到学校建设和改革发展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高校新闻网对外的宣传作用,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对内,高校新闻网是师生员工沟通和了解的桥梁。学校的重大决策或活动,通过新闻网传达给广大师生员工,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师生员工在网上进行信息反馈,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增强了师生员工的交流与沟通。高校新阐网通过对外链接,将社会媒体对学校的相关报道进行转载。因此,高校新闻网作为高校重要的宣传阵地和窗口,对于强化学校网站的资讯内容、学校网站的开放性、平等性和竞争性,以及学校工作宣传的针对性、预见性和超前性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由于高校新闻网是高校网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网站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国际环境变化,随着社会多样化、信息多元化的国内环境变化,高校新闻网建设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一是互联网全球化不断融合,全球化的网络来往和交流日益密切,由此带来了文化生活的日益国际化。二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高校校园网不断发展和完善,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巨大。在大学校园里,上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方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它不仅成为大学生了解外面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且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生活方式。高校新闻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

  视频新闻。主要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示学校的各种活动及有关本高校内容的报道。

  院报的电子版。主要是高校校报的电子版,也有部分学校将自己所办的其他刊物在学校新闻网上设置了电子版。

  由于高校新闻网所提供的基本服务是Internet服务、电子邮件系统、文件传输系统、校同办公系统,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中应显现出鲜明的特点。

  首先要有计划性,定位要清楚。学院的工作目标和计划都要在新闻网上显示出来,这样学院的各级部门及个人就可以制订出自己的计划安排,从而及时在新闻网上进行深人报道和分析,而且要在计划中注重宣传的针对性、预见性和超前性。要立足学术、关注科研进展,学术是大学的立身之本,高校新闻网非常重视学术内容的建设。

  其次,要全面、实用、注重宣传、精心运营。全面性体现在内容上:主页上的内容要开门见山,让教师和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学校各级职能管理部门的文件政策都要在网页上公布;各种数据包括历史数据在网上都可以查到,老师和学生上网时可以方便查阅。要注重高校新闻网的实用性,因为高校新闻网的最大功能就是服务。所有网上资源的储备都是为整个大学服务的,一方面让所有的工作都能通过网络展现在学生和教职工面前,方便他们更好地去工作和学习;另一方面,也为访问者更好地了解学校提供了方便,要尽快地让受众知晓,因此要采取一切办法,不遗余力地宣传高校新闻网,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宣传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明确高校新闻网

  的宣传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要求我们要以新闻的视角做宣传,而不是纯粹从宣传的角度做新闻。

  再次,加强信息化手段,精心运营。高校信息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学校是否具有一流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要进一步拓宽主干网、加强网络互连、降低费用、搞好高校新闻网络开发利用示范工程、自主开发适合于中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管理软件。新闻网站建成后,需要很好地运营和利用才能发挥效用。运营除了上述的网站的推广外,最重要的就是网站信息内容的更新。新闻网站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性,它要求新闻的时效性要在网站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丰富内容才能让高校新闻网高效、持久地运营下去。

  高校新闻网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对网站进行管理并对网站安全进行防护。如从网页更新、系统维护、网站的深度等方面来保持网站的高效、安全、长久运行。要注重网站与传统媒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重视高校新闻网的特点。高校新闻网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可读性,力求语言凝练,通俗易懂。要不断地加强新闻内容的策划和形式的创新,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学科优势、校园氛围、办学特点和大学文化传统。各高校可以借助自身优势,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战略来建设专业化校园新闻网站,打造自己的专业品牌,进行品牌建设,设立富有特色的栏目。网络新闻传播内容的海量性,形式的多样性,受众的多元性,传播速度的快捷、广泛等,都为网络新闻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高校新闻网站要成立自己专业的编辑队伍,从网络新闻的角度报道学校的重大新闻,保证网页图文并茂、声像同现。高校网站编辑要懂得策划与沟通,的新闻稿件要及时、准确;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工作中不断充实、不断调整、完善自己,及时了解反馈各种信息,使之日臻完善;要把时效性强的稿件,及时、准确地在第一时间发出。

  网站编辑是高校新闻网对外形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网站编辑的能力决定了网站的质量和影响力,所以要不断提高高校新闻网站编辑的职业素质。如遇到大型活动,要考虑制作新闻专题。学术新闻要注意政治性和准确性,重大新闻报道要实行多级审核,以确保新闻的准确性以及正确的政治方向。

  重视新闻的互动性。高校新闻网最大的是互动性。互动性是高校新闻网的灵魂,是一个网站成功的标志。高校新闻网只有具有互动性,才有发展的潜能:互动性的重要特征就是既要能满足用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又要提高用户的参与和贡献,这才能使高校新闻网赢得良好的口碑,并且很好地聚集人气。高校新闻网在新闻后面,开通新闻留言功能,对新闻留言采取有限制地,这样既可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又是对校园内热点问题听取意见的好渠道。高校新闻网的互动性主要有以下几项功能:(1)评论。可以让用户针对某件具体的事进行评价,如学生评价的各项学生活动、老师评论的各种学术内容等。(2)可以支持下载。如教学课件的下载、各种会议内容的下载、各种通知的链接等。可以让用户针对某些具体的事物进行推荐。如教师向学生推荐书籍、软件、网址等。(3)设置相应论坛。允许师生针对某些具体的事物进行相应的讨论,如学科建设、社会议题的探讨等。(4)意见反馈。可以对网站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及针对特定问题通过新闻网电子邮件的形式和网站进行互动。

  加强网站管理,重视网络技术及网络设备的更新与优化。网站建设的运行和维护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还要对网站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则、网络安全运作制度、保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还要制定自己网站内部的一系列制度,如各部门的工作流程、考核制度和奖惩办法,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使网站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用制度规范管理,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促进工作。

  网站的维护需要专业的网络技术人才,同时,由于网络新闻要求及时性,要求网站管理人员要有熟练的网络技术来保证网络后台的正常运行。在保证网络安全的前提下,后台系统能为普通人员操作。并完全控制前台。可以使前台页面都是动态页面,允许编辑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终端更新页面内容,保证网站内容和活动同步,从而达到互动的目的。

  总之,在商业应用不断进步的今天,高校新闻网同样面临着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因此,在了解高校新闻网的基础上,掌握它的应用需求,推进高校新闻网的建设是成功建设、管理好高校新闻网的关键。

  校园媒体是一个动态概念,它既包括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橱窗等,也涵盖新兴媒体,如网络、手机等。目前,校报、广播、有线电视和新闻网,被公认为校园四大主流媒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大学校园的日益开放,平面看板、空中飞艇、服装等新型媒体也正走进人们的视野。概言之,存在于高校校园内,具有完备的新闻媒体形态特征,服务于高校自身发展的媒体形式都可以称为校园媒体。

  从媒介构成上看,校园媒体与大众大体相同,既有报纸、期刊、海报等纸质媒体,也有电视台、广播台、LED显示屏等声讯视频媒体,同时也有移动飞信、QQ群、BBS等网络传播交流工具;从传播的内容看,校园媒体全面展示了校园生活,包括会议信息、校园活动、校园热点话题等关于学习、娱乐、工作和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从传播范围上看,校园媒体服务的人群主要是在校大学生或教职工,受众相对稳定、目标相对明确,与此同时。校园媒体正日益突破校园局限,其影响正向社区、社会和学生家长辐射。从传播效果上看,宣传内容通常都可以比较精确地到达目标受众,但是大学生对校园媒体的宣传总体上处于被动地位,很少主动关心其报道动态,往往是一个单向度的传播过程,缺乏反馈和互动。

  校园媒体植根于校园里,生长于师生中,具有舆论导向、新闻传播、宣传教育、服务指引等诸多功能,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教书育人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它包括:进行思想观念引导,优化校园德育工作;引领校园文化发展方向,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服务高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服务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搭建沟通桥梁,密切师生关系;宣传先进事迹,创建优良学风;培养自主自立意识,完善健康人格等。可以说,校园媒体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推动高校建设优良学风、和谐校园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且,随着信息的丰富和流动的加速,它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

  高校校园媒体是新闻媒体研究中较新的领域,而对校园媒体实践和效能的关注度则相对较低,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随着校园事件的频发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突出,高校校园媒体研究已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产生了一批论著。就论文而言,相关研究成果70%发表于学报,其它的则发表于新闻专业类刊物,个别发表在综合类刊物上。

  以文献标题为检索项,分别以校园媒体或媒介、高校媒体或媒介为检索词,以文史哲、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为查询范围,对中国学术期刊网从1997年到2008年收录的相关论文,经和整理后统计,可得列表如下:

  以文献标题为检索项,分别以下表中的媒体项为检索词,以文史哲、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为查询范围,对中国学术期刊网从1997年到2008年收录的相关论文,经和整理后统计,可得列表如下:

  (一)从媒体工具上看,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全面,覆盖了包括手机短信、平面看板在内的众多形式。但校园媒体研究仍以校报为主,互联网普及后,网络(含BBS)已成为研究的绝对热点。其它的只是零星提起。

  (二)从媒体效能上看,着重于网络在思想道德教育、教学以及校园媒体对校园文化的塑造等方面的作用。以说理为主,内容过于空泛,重复性较高。

  (三)从效能策略上看,通常都是根据文章所述的媒介效果、功用等提出对策和建议,但多数泛泛而谈,点到即止,实操性不强。

  (四)从论文作者上看,现有研究人员来源过于狭窄。90%以上来自高校校报、学报编辑部,少数来自专业教师,另有一小部分是报社,杂志社的编辑和记者,个别是在读的研究生,很少有高水平专家对此关注。

  (五)从现有成果上看,该课题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理论实践水平偏低,主要强调高校校园媒体的重要性,至于怎样具体推动实施,鲜有研究者给出综合性指导意见。

  每一种校园媒体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专门的受众,在不同时段、不同范围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与此同时,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传播内容的不同以及信息编辑风格的差异等,没有一种媒介能满足所有的需求,所谓“众口难调”。因此,校园媒体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发挥整体作用。具体而言:

  (一)建立新闻中心,进行资源整合。当前,许多校园媒体通常都是各行其是,独立发展,缺乏明确的分工,严重浪费了资源。而新闻中心的建立,借助网络传播快捷、设计随意的优势,实现了校报、校园广播、有线电视与网络的有机融合,大大拓展了传统媒体的宣传和育人功能,体现了媒体整合、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将校园媒体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学校新闻中心在布置新闻宣传报道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各校园媒体的特点,报道时各有侧重,充分发挥出各自的媒体特色。例如,在报道内容的编排上,校园广播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或节目主持稿可以刊登在校报上或到网络上。校报可以刊登校园广播、电视的节目设置与内容摘要,引导更多的同学关注这些节目。校园电视因具有“图像”这个其它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可以提供更直接的信息,从而使校报、广播“电视化”。而网络因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丰富的资讯又成了校报、广播的信息来源。温馨的手机祝福出现在校报或广播里会更具亲和力。而校园手机网络将校园广播电视与听众拉得更近。增强了校园广播电视的互动性。各种媒体相互借鉴补充,将使得传播过程更加生活化,传播效果也会得到整体改观。

  (二)巩固校报地位,发挥网络优势。作为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担负着在高校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和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网络出现后。以其信息容量大、更新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一举成为校园里涵盖范围最广、最受欢迎的主流媒体。报纸的时效性显然不能和网络、广播等媒体抗衡,因此,校报的主导地位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而报网结合,却能大大弥补这一缺点。在巩固校报传统地位的同时,应重点做好报纸网络化的工作。目前,高校报网结合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形式。一是报纸电子版。将每期报纸内容直接搬到网上,增加了文章检索查询等简单的功能;二是报纸网络版。除了刊登每期报纸内容外,还增加了双向互动、网上投稿、内外链接等功能,扩充了服务范围;三是校园网首页的新闻板块。多数高校由新闻中心主办,有的高校由网络信息中心或校办主办,定期更换报纸刊登的新闻或不定期刊登最近的新闻;四是独立的校园新闻网。由学校新闻中心主办。不但刊登每期的报纸新闻,还随时刊登当日的新闻。这将是今后高校校报网融合发展的趋势,也是校报生存发展的必然之举。

  (三)加强理论研究,充实新闻队伍。理论研究是校园媒体发展壮大的保障,而加强理论研究首先要提高媒体编辑水平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目前,人少事多和低投入是高校媒体部门的普遍现状,这严重制约了新闻队伍的建设,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另外,作为新闻部门重要组成部分的记者,通常由缺乏写作经验和社会积累的学生担任,往往加以简单培训就匆匆上岗,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要在理论研究方面有所建树,必须要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思想品质好、业务精良的编采人员队伍。要根据不同校园媒体的特点和出版(播出)周期,定编定岗,彻底改变目前校园媒体兼职人员过多的局面,并建立和完善新闻工作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注意队伍的梯队建设,注重稳定性与流动性的合理结合,适当吸纳新闻专业、网络工程和电视节目制作等专业的毕业生加盟到校园媒体的工作中来。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学生通讯员队伍。除了教授基本的写作知识和新闻规范外,可以邀请电台、报社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或派学生到校外进行学习、交流,加强诸如在采访、编辑、播发、发行等各环节的训练。这样,在机制上实现专业编辑队伍与学生记者队伍的合理配置。

  1、全面加强理论学习工作。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学校事业发展实际和中心任务,主动设计理论学习专题,依托“东方讲坛”等载体,认真配合党办组织好一级中心组的学习并做好二级中心组及各学院教职工政治学习的组织、考核工作。大力推进党员理论学习的新载体建设,探索并建立理论学习新的活动品牌。加强对各单位社科讲座的审批审查力度。认真遴选教师参加教育部及上海市的哲学社会科学骨干培训班的培训。继续加强普法宣传工作,迎接“xx普法”宣传学习活动终期考核,配合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2、全方位开展世博宣传工作。依托校报、校园网、广播、橱窗、电子屏等载体,着力传播20xx年上海世博会主题、理念、特点和亮点等。围绕市教卫党委“世博实践年”总体部署,着力宣传在迎接世博会和服务世博会过程中涌现的校园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树立我校世博会志愿者先进个人典型,着力总结提炼我校在服务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工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

  3、建立和完善思政研究会的组织运行机制。依托校内思政专家队伍,会同学校相关部门和专业学院,成立新一届思政研究会,汇集专家智慧,学习兄弟高校先进经验,探索思政研究会的组织运行机制,积极承接国家、上海和学校相关课题,大力推进我校师生思想教育的前瞻性研究工作。

  4、继续加强党风、师德、师风教育。会同相关部门,依托校报、校园网等校园媒体和校外媒体,大力宣传我校党员教师中的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培育、评选、宣传和树立师德标兵,大力开展党风、师德、师风教育与宣传工作。

  1、探索建立新闻会制度。围绕社会热点和学校总体工作,适时会同相关单位,举办新闻通气会和新闻会,精心策划对内、对外深度报道,利用校内宣传媒体开设品牌专栏,推出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效果明显的重点活动报道和专题报道。每月定期编辑《媒体看华理》电子刊物。在此基础上,配合校相关部门,开展设立学校新闻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2、改版校园网和校园新闻网主页。认真听取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意见,学习兄弟高校成功经验,会同相关部门改版校园网和校园新闻网主页,重点打造一个“界面友好、内容丰富、持续更新”的校园网络。20xx年上半年重点改版校园网主页,并定期更新校园网内容;20xx年下半年重点改版校园新闻网主页,优化栏目设计。专题培训新闻写作知识,逐步提高各单位信息员的新闻写作能力,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新闻的制度和校园网络管理工作考评激励机制。完善和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制度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模式研究。

  3、探索建立校园新闻素材征集与共享机制。培育和提高新闻中心工作人员的信息敏感度和新闻价值研判能力。定期主动向各学院、各部门征集新闻线索,完善重要新闻报道的审批制度。优化新闻中心机构设置,深入推进内外宣传联动、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联动。大力推进校报网络版平台建设。继续强化校内各类小报的管理工作。

  4、进一步完善危机处理机制。加强对突发性事件、件、热点问题的预判、调控和正面舆论引导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逐步建立与媒体的有效沟通渠道,努力提高与媒体沟通能力,努力维护校园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

  1、做好精神文明网上创建工作。贯彻教卫党委的要求,建设“华东理工大学文明创建专题网站”。1月14日,我校已顺利通过精神文明检查中期考核,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网页,充实内容,做到文明建设长期性、长效性。

  2、切实加强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以争创20xx-20xx年度上海市精神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实现“文明单位八连冠”为目标,抓好校内文明创建的品牌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十佳好事评选、精神文明组室评选工作。突出思想内涵、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心理疏导,不断拓展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度与广度。

  3、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继续做好“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引进与输出工作。与相关单位配合,全年计划引进和组织观看10场以上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相关演出,并创新组织机制,努力扩大师生受众面。依托市级讲座资源,全年计划举办20余场各类讲座,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水准,进一步加强师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建立自动纠错机制,进一步发挥校园文明学生督察员的重要作用,努力维护校园优美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大力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1、切实加强部门文化建设。依托部门党支部建设和部门内部各类交流活动,弘扬“和谐共进”的部门精神,努力形成“合作共赢、严谨细致、积极主动”的部门文化。加强学习制度建设,大力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着力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多渠道、多途径鼓励宣传干部培育和形成“创造型”工作观。

  自校团委大学生新闻中心诞生以来,以“立足校园,服务青年”的宗旨,在“三报两网两博”的媒体实践中,秉承“报道校园新闻、引导校园舆论、传播文化知识,提供服务信息”的原则,逐渐成长、逐渐壮大,发展成为四大校级学生组织之一,承担着报道青年学生活动、服务团委宣传工作,是一个伴随着学校快速成长的发展性学生组织。

  为了更好的突出校团委的宣传作用,扩大新闻中心的影响力,在2009年换届之际,对新闻中心机构设置实行改革,以“一个中心二室三部”的模式运行。现新闻中心下设总编室、办公室、编辑部、记者部、网络部,使《师苑青年》、《团情快报》、手机报和青年在线、香榭园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新闻中心主任总体负责新闻中心全面发展,统筹全局;总编室主管新闻中心业务,把握报纸方向与质量;办公室负责行政事务,为中心发展减少后顾之忧;编辑部负责编辑稿件,保证报纸、网站上的稿件质量;记者部负责收集素材,采集新闻;网络部负责设计与技术保障。

  新闻中心的改革目的是淡化部门意识,强化职能,力求使各部门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分工更加明确,报道更加细致,成为校团委宣传的重要工具以及联系学生服务学生的重要渠道。、

  在学校支持以及校团委老师的指导下,现在的大学生新闻中心拥有更加广阔的媒体平台,一方面满足校园新闻报道需求,另一方面凸显青年团员特色。相对于过去以《师苑青年》和香榭园新闻网站为主体的新闻报道,改革后的媒体平台更加丰富,更加贴近青年学生。

  《师苑青年》作为校团委机关报,创刊于2006年5月,已出版至48期,每期发行6000份,覆盖全校各大学生寝室、各大院系老师办公室、各大职能部门办公室。该报一直坚持打造品牌栏目,做大学生视点新闻,拥有固定的读者群。

  《团情快报》作为团委工作简报,积极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作用,负责共青团活动、政策的宣传报道。

  “二师青年”手机报是我校团委推进共青团“红网工程”有效载体之一,成为团委继《师苑青年》、《团情快报》、青年在线网站、校团委官方腾讯微博之后的又一校园新闻资讯平台。

  青年在线是我校校团委的官方网站,是校团委对内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由青年视点、校园生活、青年观察等板块和栏目组成。

  2005年成立的香榭园网站几经改版,在各方支持与关注下不断成长,愈发成熟,发展成为我校唯一一个原创文学网站,目前正开展第四届全校大学生香榭杯征文大赛。

  这里,有这样一群年轻人,热爱生活,用一张张报纸承载一段青春的回忆、一个年轻生命的历练、一份从稚嫩走向成熟的稳重;这里,热爱写作,黑夜里如若生命沸腾冷眼述点滴;这里,热爱摄影,用手中的相机伴随奔波的身影定格在奋斗的美好征途中;这里,热爱设计,醉心于一次次推陈出新,追求最佳效果。这里不像学生会,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不像艺术团,能在舞台上纵情表演。但是,有新闻的地方,一定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用笔和镜头记录校园里的点点滴滴。这就是大学生新闻中心!

  大学生新闻中心的七年的历史,是一部发展史,更是一部革新史。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不断革新,不断成长。在机构设置方面,不断强化职能,淡化部门意识;在业务方面,顺应发展要求,使媒体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在行政方面,积极寻求更进一步的发展,增加新的业务。

  “快乐新闻·温暖前行”是大学生新闻中心在成长道路上收获的宝贵财富。无论是已经进行了三届的香榭杯征文大赛,还是每年11月8日的记者节活动,又或是11月19日的周年庆,新闻中心都坚持着“快乐与温暖”的理念,与中心的每个人携手走过。

  新闻,是一种对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对成长的镌刻。一支笔,所能承载之重,远非一句话所能表达。大学生新闻中心将继续秉承“快乐新闻”的理念,今后将会更加注重挖掘身边的典型人物,聚焦学子;深入挖掘校园新闻,聚焦学校。力求报道最新、最真、最佳的校园新闻,传达积极向上、青春洋溢的青年精神。

  作为校团委,管理好学生组织是基层团组织赢得青年认可的关键。为此我们必须要主动帮助学生组织解决问题、消除困惑,认真对待新闻中心的各种需求和愿望,学生才会更需要我们、相信我们、拥护我们。而他们的需要、认同、信任、拥护正是高校共青团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根本所在。

  [1]赵委委.以人为本:高校基层团委工作创新起点[J].出国与就业,2010(23).

  根据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在北京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在移动终端形成的移动阅读,将新闻传播带入了“自媒体”时代。

  自媒体一词最早是由两位美国学者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利斯提出的,他们认为,“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亿德体育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途径。”指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网络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主要代表为微博、博客,还包括播客、BBS等。自媒体是最具个人色彩的媒体形式,其核心就是普通公众对信息的自主提供与分享。

  依托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与发展,信息传播在自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有了新的变化,传播速度更加即时快捷,传播方式也更加开放交融。亿德体育在高等学校,尤其是半社会化的高职院校,有着对信息需求量大,要求传播速度快,对自我认知度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也不再满足于通过校园内张贴公告、翻阅校报新闻等传统模式获取信息,他们更多地希望成为校园新闻的参与者与发声者,而不仅仅是新闻的被动接受者。正是由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只要连接到移动网络,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新闻的发现者,节目的制作者。自媒体的传播时代,开创了参与式新闻的理念,让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收集、报道和传播信息。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仍旧处于集体宿舍生活,只能通过校报、校园网等渠道单向获取学校信息,掌握最新就业资讯,缺乏反馈交流平台。而大学生们又渴望更多地得到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这种实际需求并未得到满足。

  高职院校电视台一般隶属于宣传部或新闻中心,人员配备上不可同专业电视台相比,通常只有一到两名教师负责校内新闻的采编,或吸纳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自主加入,组成制作团队。由于高职院校普遍学程较短,学业安排多强调企业实训,学生在校时间不长,导致学生在电视台的服务时间有限。这样的组织结构人员流动性大,技术培训不易长期实施。只有那些拥有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才会有专业技术型学生参与,而大多数工科院校多为学生凭借兴趣参与,因此业务水平与能力较为欠缺。

  另外,高职院校的发展重点总是与教学科研和学生就业相关,所以在财力和人力的投入方面,必然会有所侧重。电视制作所需要的软、硬件设备等成本较高,这些因素导致高职院校对于校园电视台的建设与节目制作的投入有限。

  技术匮乏加上资金有限,导致高职院校校园电视大多沦为学院宣传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缺乏发展与创新的动力。

  大多数高职院校校园电视的节目内容以新闻为主,并且与校园网新闻报道高度重合,成为校园网新闻的视频版。文字新闻可在新闻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上传至校园网,而电视新闻制作周期较校园网新闻长,制作完成后就已成了“明日黄花”,时效性差。另外,从拍摄和制作技术手段上看,由于前文中提到的技术力量的匮乏,导致新闻等电视节目的拍摄人物多以领导为主,场景多为会议室和报告厅,主题多为会议与接待交流活动,与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性差,缺少可看性。从节目形式上来看,多为新闻及资讯类,播报形式过于正规而活泼不足,内容单调,让受众提不起兴趣。作为校园媒体的第一受众――学院教职员工与学生,他们渴望了解与自身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资讯,传统的节目内容与形式早已无法满足他们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校园电视正逐渐被快节奏、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所遗忘。

  在网络时代,校园电视更多地上传至校园网网络视频平台提供长时间、长效型的。这种单向信息传递却缺少了互联网所应具有的互动的特性。在校园网的论坛上,师生们可以针对任意内容进行互动与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而校园电视并没有设置任何与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和渠道,导致受众对节目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得不到及时反馈,制作者无法有的放矢地提高节目水平。

  对于投入受限,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等等问题,高职院校校园电视应从其他方面拓展思路。亿德体育例如与专业高校合作,引进技术力量,提升栏目水平。目前,多数影视、传媒类专业学生很难在专业媒体及电视台获得实习和就业机会。而高职院校电视台已经初步具备了专业电视台的硬件条件,却面临技术力量的短缺。

  针对这一点,院校双方可展开多方面合作。通过建立实习基地,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设备资源,吸纳专业院校在校生和毕业生加入到制作团队,把先进的节目编排和制作理念引进来,提高节目的制作水平和可看性。同时,还可以借此对已有制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拓展学院学生视野,扩大学生兴趣爱好。通过开设讲座、实践操作讲解等形式,一方面提升已有人员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大力挖掘潜在学生力量,为后备人才储备做准备。而对于专业院校生来说,他们扩大了实习就业选择面,能够快速学以致用,提高了实践能力。双方互惠互利,利用大学生的创新理念,突破原有节目模式,进一步打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精品校园栏目。

  “新闻为立台之本”。做好校园新闻报道工作,既要学习专业新闻的做法和经验,也要充分结合校园特色,突破以会议、室内、领导为主的简单报道形式,增加现场报道、采访和同期声的应用。同时,要把深度报道的专题性新闻纳入到大新闻的范围当中。例如,每年的新生入学阶段,可以对校园新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专题报道,制作新鲜、有效的资讯类节目;围绕毕业生就业,可以播出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学院就业指导老师的系列采访,为大学生找工作给出相关建议。

  除此之外,非新闻类的访谈、科普、讲座、生活百科等类型的栏目也是高职院校校园电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更能够体现出高职院校文化特色。例如,与艺术设计系合作开办生活创意类栏目,向师生展示如何将废弃物变成生活中的艺术品;与体育课程组合作,教授一些简单可行的校园体育锻炼项目,动员广大师生加强体育运动;与应用外语系共同开办英语口语教学类节目,邀请外教讲解在不同情境下英语口语的应用等。另外,制作学术性较强的讲座、公开课、说课等栏目,及时反映教科研动态,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服务,也是校园电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可以开设风采展示类栏目,专门播放师生自制的DV短片,积极发挥师生创意,为大家搭建一个共同参与、自我展示的平台。

  在自媒体时代,单一栏目整合远远达不到满足受众交互的需求。鉴于校园内手机普及率高,校方可以借鉴腾讯新闻的新闻客户端形式,开发校园电视移动客户端,第一时间上传电视台的各期节目、优秀课程及各类讲座视频,允许师生在线浏览、下载和发表评论,开启移动数字化校园生活。另外,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宣传和反馈渠道,及时最新节目信息,听取听众意见,与师生零距离互动,实现校内资讯随时、随地、随身。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高职院校校园电视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自我内省、深挖资源、拓展渠道可以使校园电视站稳脚跟,不断进步。借由丰富的节目内容,良好的播出效果和宣传效果,校园电视可以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服务广大师生的重要平台。

  [1]郑建芸,林素真.高职学生校园媒体接触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

  [2]刘明海.校园媒体: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2(1).

  [3]杨超,殷实,王堂斌.校园媒体的现状―以南昌大学为例[J].新闻窗,2012(3).

  [4]覃川.校园电视的创新与发展:环境分析、定位与发展目标[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S1).

  [5]刘凯.关于校园电视生存与发展的思考[J].青年记者,2012(33).

  [6]廖卫华.高校电视台的发展动向与发展模式初探[J].新闻知识,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