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德体育在对新华社新闻稿件的处理过程中,从卫星供稿系统传送来的稿件,需要经过各种处理,将不同版本的稿件进行分类,打印各类稿件的标题和摘要,先送给主编审阅,待主编选择了所需的新闻稿件后,再分发给各个编辑进行修改、润色和排版等。新华社每天的稿件数量巨大,怎样快速有效地将各类稿件进行分类和查找,轻松方便地选取各类稿件进行标题、摘要打印,这是新华社稿件处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另对卫星供稿系统的来稿进行自动监控与报警,也将会使得稿件的接收与使用,在时间的配合上显得更加和谐。
为了提高办公效率,确保工作质量,我们在Visual C++环境下,开发了一个基于对话框的新闻稿多功能处理程序。Visual C++ 6.0是目前国内最为流行的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环境,它贯穿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其核心是Microsoft基本类库,称之为“应用程序框架”。它一方面用类封装了Windows API,另一方面使用称为“消息映射”的机制把Windows消息和命令传递在窗口、文档、视图以及MFC应用程序中的其它对象,成功地把面向对象和事件驱动编程概念联系起来,并得到很好的配合,使之编写的Windows应用程序简单方面,代码量小。
针对新华通讯社卫星供稿系统的供稿特点编写的新闻稿多功能处理程序可具有一篇、多篇打印,设置打印格式(字体、字体大小、字距、行距等),提取新闻稿文件标题,复制标题,打印预览,改稿打印,自动打印与对卫星供稿系统的来稿进行自动监控与报警等功能。其可视化编程、新闻稿标题的提取与分类、对于稿件的分类查找以及自动打印等办公自动化的处理,都给稿件的采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基于对话框的该程序,主要元素有树控、列控、文本框和按钮。树控用于显示目录层次,由CdirTreeCtrl类实现。列控用于显示文件列表,它具有排序功能由CSortHeaderCtrl类(控制列控头)、CSortListCtrl类(控制列控体的排序)、CSortStringArray类实现(用于排序的字符数组类)。基于对话框的程序实现打印比较复杂,此程序用三个类来实现:CMainFrame(生成打印子功能的窗口框架)、CMyPreviewView(打印预览的实现)、CwrapperView(将打印输出从打印子功能的窗口定向到本程序的窗口)。
(2)处理缓冲区中这个文件――DealOneFileBuf(),处理的方式即为设定每行的字数为要求值;
(4)循环(1)―(3),将选中的所有文件都装入并处理――LoadAndDealAllFiles(),最后得到的缓冲区中就是已经处理过的可以直接打印的数据。
当选取新闻稿件的某一类文件夹,该文件夹中的所有新闻稿件将在右侧的列表控件中显示出来。稿件显示的内容包括:稿件的编号、标题以及字数等。这一过程往往紧随单击左侧树控件的子项而发生。程序的具体处理流程如下:
(4)得到搜索的第一个文件,获得文件信息(文件名、大小等等),设置图标;
(5)判断文件扩展名前两个字符是否为数字(若为数字即为新闻稿文件),若为数字则提取标题和字数;
(6)在列控中添加这一项,其中包括图标、文件名和标题、字数(若为新闻稿文件的线)重复④――⑥,直到把所有文件都显示出来;
(8)遍历列控中当前选中的各项目,从每个项目中提取出标题字段,各自前面加上序号,后面加上回车换行符,若一行太长就在中间插入回车换行符,最后累加存入一缓冲区(CString source)中,粘贴到系统剪贴板中。标题复制流程如图2所示:
(5)若左边4Byte内容(即最前面两个汉字)为“改稿”则得到相关文件路径然后送入缓冲区并处理
自动打印与监控报警使用了两个计时器来实现,第一个计时器每隔一定时间在当前文件夹中找从当前文件起数字往后累加的文件,找到后启动第二个计时器,关闭第一个。第二个计时器负责打印第一个计时器找到的文件。打印完成后关闭自己,又打开第一个计时器,找下一个文件。将文件名分解成三部分字符串,其中第二部分为提取出来的要递进的数字,递进后跟另两部分合成新文件名,这即为下次要搜索的文件名。两个计时器设置的时间分别表示搜寻文件的间隔时间与打印要花的时间。
Beep(3000,500);//找到文件后鸣号,也可换成其它方式,如放歌等
该新闻稿多功能处理程序是基于对话框的。在基于对话框的程序中,打印的实现过程不像在基于单文档(SDI)、多文档(MDI)的程序中那么方便,必须完全由自己编写代码,控制打印的整个过程。在这里通过几个类来实现与单文档相同的处理:生成打印窗口框架(CMainFrm)、视图(CwrapperView)。在视图中重载了控制打印过程的三个函数:OnBeginPrinting()、OnPrepareDC()、OnPrint()。因为这几个函数是在CwrapperView类中定义的,所以这时候实现打印的部分就与对话框类分离了。现在如何把对话框类中需要打印的数据,输出到进行打印的部分,即CwrapperView类中的那三个函数中呢?我们可以在StdAfx.h中定义一个全局的函数指针类型:typedef void(*DRAWFUN)(CDC* pDC,CPrintInfo* pInfo,void* pVoid=NULL);定义三个转向函数:void Drawf(CDC* pDC,CPrintInfo* pInfo,void* pVoid=NULL);
在本文中,首先叙述了从办工自动化设计新闻稿流程的基本思路与要达到的功能目的,和在Visual C++环境下的编程特点,然后针对新华社卫星供稿系统的供稿环境设计了新闻稿的处理流程,最后结合程序的功能结构,选取了主要功能部分,分别从流程设计和代码实现的两个部分对程序的功能实现算法及主要代码进行了分析和说明。该程序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快速有效地将不同版本的稿件进行分类查找,设置不同风格的打印格式,以及对稿件的自动监控与处理能力,在对提高办公效率,确保工作质量的同时,也进一步减轻了常年夜班人员的工作压力。
电视新闻“听”决定了电视新闻文字稿在撰写的过程中要力求口语化,避免书面化,如今电视新闻很多由原来的“播”新闻改为“说”新闻。人们形象的把电视比喻为“窗口”和“讲坛”,站在这一“窗口”或叫“讲坛”“讲学”的就是我们的播音员。因此,我们的电视新闻稿犹如一篇篇“教案”。这些文字稿(教案)要让播音员(教师)传授给观众(学生),如果不采用群众易于接受的大众化语言,而采用深奥难懂的词汇和字眼,就达不到预期的收视效果。而电视新闻稿是“为听而写、为看而写”,所以要尽量采用口头语言,直截了当的把内同表达出来,这是其独有的写作特特色。
要写好新闻,除了要把握新闻的语言写作特色外,还要掌握新闻内容写作的一些技巧。
一、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像磁石那样牢牢的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因此,新闻标题的制作要达到准确、简约、传神。另外,还要能满足观众最需求的信息,引起观众的感情共鸣,使新闻标题具有吸引力。新闻主题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中最有价值的部门。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电视新闻导语是让人们开始注意收听收看的一个信号。记者要在导语中给观众提供最新信息,告诉大家什么事情发生,但不要包含细节。我们在写新闻稿时往往不是按照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来写,而是把事情的高潮、最有吸引力之点放在最前面,使新闻的主题通过导语最先突出地表达出来。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很形象的说明了导语的写法和作用:“导语像倒金字塔,凸显重点写精华,形象具体引人看,文字简明一句话。”新闻“倒叙式”即“倒金字塔”结构形状,而“导语”则恰恰是“倒金字塔”的塔基。
三、写好新闻主体。新闻主体顾名思义是新闻稿件的血肉之躯,是文章的主要部门。要交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新闻主体,首先要有丰富的材料,积累、占有新闻素材。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好材料,越多越好。”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靠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其次要选好新闻素材。新闻素材经选择的、集中、提炼,其中一部门被记者写入新闻。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采访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新踏入新闻行业的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往往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稿里去,结果,文字与画面不符,让观众听不明白。那么作为一个电视新闻记者,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结合电视画面,尽量选择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的材料。
1.新闻事件要具有创新性。新闻重在“新”上,应该在“新”字上下工夫。“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是新闻”。因为狗咬人司空见惯,而人咬狗却很新奇,所以它是新闻。这说明新闻选题要注重选择侧重点,新闻性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创新性。你写的新闻,能让大家感到眼前一亮,说明你的新闻稿有分量、写出了新意。
2.新闻事件要具有典型性。大家都在做同样的工作,谁做得好,谁就是典型,谁做了大家都想做但基本上都没做好的事情,谁就是典型。很多看似简单的事情,要真正做好却不那么容易。因此,谁首先做到了,谁有可能就是典型。还有一个就是把握新闻报道主题,与当前政治形势有着密切关联的事情,也可以作为特殊情况,成为一个特定时间段的典型。
3.新闻事件要具有焦点性。任何优秀的新闻稿件,都肯定有其焦点性特征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关注社会热点,选准新闻角度。
4.新闻稿件要具有可读性。一是要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东西;二是以最少的文字来反映最多的信息;三是语言要尽可能的通俗,用大白话来写作。这样的报道通俗易懂,让人喜欢看,看后记得住。
新闻报道的篇幅要短,容量要大,短而不凡。文章要短,但内容要丰满,要实实在在。行文要写得通俗、生动、形象、气度不凡,具有可读性。语言要反复锤炼,多一字不如少一字。消息的语言简洁干练,要珍惜每个字,推敲每句话,力求字字句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要用凝练、传神、明白如话的文字,去点拨新闻事实,让读者品味、领略消息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内容。如,给新华社撰写的动态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整篇报道仅有196字,展现给读者的却是“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
新闻,以简洁的文字迅速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包括新近发生的事实、某些将要变动的事实。新闻一类是简明新闻。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一般不交代背景,也不写详细内容,篇幅很小。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简讯,动态(新闻)消息。
新闻稿一般具备“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亦称“五个W”)。在结构上,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等部分组成。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像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标题体现主题。一则好的新闻,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标题。精心制作标题犹如“画龙点睛”,它既要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又要醒目、新颖。新闻的标题有三种形式:
1.多行标题。主要是三行标题,由引题、正题和副题组成。引题也称眉题,它的作用是介绍背景,烘托气氛,引出正题。正题也称主题,它的作用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新闻的中心思想。副题也称子题,它的作用是介绍与正题有关的情况,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2.双行标题。是由引题、正题或正题、副题组成。双行标题一般是虚实结合、彼此呼应、互为补充的。
3.单行标题。单行标题指只有正题的标题。这种标题要求突出主题,简明、醒目。新闻标题写作的要求是:一要精炼。一般认为标题字数不应超过12个字。二要准确。即标题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概括出新闻的内容、精神和实质。三要生动。即在准确的基础上,尽量突出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生动活泼,以吸引读者。
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打好新闻写作的基础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爱好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和写作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业余写作必须勤奋刻苦、惜时如金,善于在学海中披沙拣金。一是要经常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发现和收集素材。业余新闻爱好者要具备“慧眼识真金”的本领,善于在别人看不起眼的“废铜烂铁”中寻求“真金”。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似乎平平常常。然而,只要留心,可能就会变成我们业余写作的好素材。
2.积累素材,选好题材,找准角度,把好新闻写作“第一关”。每一个新闻爱好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新闻爱好者在几年的采写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作为一个新闻爱好者,只有经常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注意观察你所报道的对象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根据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和社会普遍关注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三是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多向老前辈、老学长请教,多向专职新闻工作者请教。不要怕丢面子,只要心诚,肯定会有回报。见报的稿子,要留心学习编辑的修改手法,看看专家改稿的高度、角度和深度,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四是要大胆投稿。一篇新闻写好后,不要犹豫,要抢时间积极投稿。尤其是一些时效性很强的稿子,更要注重抢时间,不失时机地快写快投。
掌握基本的新闻写作手法技巧,学会抓住重点是每个新闻从业者的必备素质,军事新闻的写作也不例外。1.拟好标题。假如有两篇新闻内容与文字功底都差不多的新闻稿,其中一个好的标题绝对最能抓住编辑与读者的眼睛,从而发稿概率与发行量都会提高。2.熟练新闻的写作与结构。例如消息稿的写作,通常由标题、导语、背景、主体与结尾构成亿德体育,这五个要素相辅相成,都有着其内在的逻辑联系。3.提炼新闻稿的主旨。在军事新闻稿的佳作中,一定都会有明确的新闻主旨,一定包含写作者对部队生活现象与相关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这样才能让一篇新闻充满生命力。
由于军事新闻媒体有着明确的宣传导向,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宣传重点,因此军事记者在采访与写作时,一定要是时刻谨记这一特点[1]。军报是的直属党委机关报,主要工作就是向部队各基层传达中央和的指导精神,每个时期的宣传重点都不尽相同。所以,要写好军事新闻不仅仅要多练文笔,还需要对军报多加研读,掌握好当下的宣传重点,进行针对性的采访与写作,这样稿件被选用的可能性才会大大提高。例如在军改之年,各单位都在紧张进行着实战化的军事训练工作,以及学习强军主题和“两学一做”专题的政治教育工作,所以军事新闻从业人员应抓住这一阶段的几个宣传重点,在采访中去寻找基层落实思想的事实做法,写作中对宣传重点与方向加以琢磨,这样一来,稿件被选用的概率就会提高。此外,在进行军事新闻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研究军报的版面,其中有一项专栏,而专栏的稿件通常都是有固定单位的约稿,在约稿的几期之后会出现一定的缺稿期,因此军事新闻从业者可仔细研究专栏的写作风格与语言特点,在缺稿期提供专栏方面的稿件给军报,被编辑选用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新闻行业内部对于新闻稿件有一句俗语:三分靠手写,七分靠跑腿[2]。从字面上就不难看出在正式写作新闻稿件之前,一定要做大量的新闻采访工作,同时积累足量的写作素材。对于刚入新闻业的新人来讲,一定要重视新闻的采访工作,在采访的同时不仅仅要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还需要对采访的资料进行分门别类,便于保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采访实践之后,会有一部分的新闻素材暂时用不上,这就是新闻素材的“边角料”,在这些新闻“边角料”中,有许许多多鲜活且饱含真实情感的素材,虽然暂时性用不上,但只要善于归类与保存,这些“边角料”也有发光发热的那一天。
新闻敏感性对于新闻从业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特性既有可能是天生,也可以通过努力去培养。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生活环境与生活轨迹都非常类似的人,每天经历的事都差不多,究竟要如何从大多数人觉得稀疏平常的生活中找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呢,这就是新闻敏感性有无的问题。在长时间的新闻实践中,新闻敏感早已成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本能反应,其能够准确地抓住客观世界所发生的变动信息,并迅速地分析出变动信息的新闻价值,这也是一种职业反映能力的体现。因此,要增强新闻从业者的新闻嗅觉与新闻敏感性,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新闻线索,当事件还处于“风淡云轻”之时,就能敏锐地察觉到其走向,进而在写作新闻稿件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对于大部分人来讲,新闻敏感性并不是先天性的本领,都是从事了长时间的新闻工作之后逐渐磨练出来的。而作为一名军事新闻从业人员,就如何提高新闻敏感性,需要做到如下几点:1.对我党的最新指导方针、政策,要认真学习,多查阅资料与文件,仔细研读。2.深入基层、深入部队、深入官兵生活,从基层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得出感悟。3.在日常实践中,多练文笔,认真思考,积累写作素材,研读军事佳作。4.保持新闻工作者的热情,对新知识保持求知的欲望,对新闻稿件的观点要具有前瞻性。
俗话说得好,“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在军事新闻的写作中同样适用这个道理[3]。对于每一位刚刚从事军事新闻行业的人T来讲,都无法做到一蹴而就,一气呵成地写出一篇好新闻稿。绝大多数时候,为了拟出醒目的标题、运用适当的词汇、写出通常的语句甚至于一个标点符号,无不经过反复斟酌,艰难取舍的过程。因此,每一位军事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对新闻稿的写作抱有持之以恒的态度,稿子写完之后,要经过精心且反复的修改,必要时还需向他人请教,不耻下问,结合他们的修改意见,重新审视原稿。这样一来,在漫长的修改过程中,往往会激发出自己的写作灵感,换角度写作之后,稿件被采用的概率也会更高。
除此之外,写作稿件不仅需要反复精心的修改,还需要坚持不断地向编辑部大胆投稿。通常来讲,刚入行的新闻从业人员总觉得自己的作品不够完善,羞于拿出手,对投稿有一种天生的胆怯,怕被编辑嘲笑以及退稿,写好了却迟迟不敢寄出,因此错过了报道的最佳时机。假如你没有抓住最佳时机投稿,则会让其他人捷足先登,就算你写的比其他人都好,也只能因为你的犹豫而成为了一次练笔机会,而自己的作品永远没有刊登版面的机会。
总而言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新闻从业人员,并且做好军事新闻的采访与写作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军事新闻从业者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文笔,勤加采访,积累写作素材,提高新闻敏感性,善于发现部队生活中的亮点以及分析其中的新闻价值,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优秀的军事新闻作品。
[1]韩玄.如何做好军事新闻的采访与写作[J].新闻世界,2016,(08):29-30.
[2]蔡晖.军事新闻采访应注意的事项[J].军事记者,2013,(06):28-29.
这是每个从事商会宣传工作的同事们都应时不时问自己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我们并不经常真正的问过自己,反正我是几乎没有。
身为宣传工作者,我们总是习惯把我们想写的写出来给大家看,至于大家是否愿意看,似乎并不重要,好像写出来就是完成任务了,就万事大吉了!
于是乎,一般的新闻稿总是充斥着一大堆的单位名称、一长串的领导名单,诸如“XX单位组织发起”、“XX领导发表重要讲话”、“受到与会人员广泛欢迎”、“大家希望今后继续组织类似活动”等等雷同的表述触目皆是,也都是我们常用的“惯口”。
其实,诸如主办单位是谁,出席领导都有哪些之类的,大家并不太关注,甚至时间地点在很多时候也并非最重要的,“事件本身以及事件已经或将会产生的意义和影响”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宣传者的评论分析以及从新闻事件中挖掘出来的价值和亮点才是新闻稿中的最大看点。
以我所在的茶业商会为例,商会成立之初的宣传工作就是处于典型的1.0时代。那时候的新闻稿,基本都是为了写稿而写稿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平铺直叙、漫无目的”,根本不会考虑“宣传角度、宣传亮点、宣传目的”之类的问题。更多的是为了完成所谓的宣传任务,除了各种套话之外就只剩事件的简单陈述,只适合作为内部资料留存,基本难以发挥宣传效应,属于“弱宣传”。
仍以茶业商会为例,大概是2012年左右,茶业商会的宣传工作开始进入2.0时代。这个阶段的新闻稿,已经把“宣传角度、宣传亮点、宣传目的”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每一篇新闻稿都会从商会的角度出发,侧重于宣传商会及会员企业,在描述事件的同时,会尽量的凸显商会及会员企业从中起到的作用。甚至还会有意无意的做一些提炼和评述。这个阶段的新闻稿,过于强调商会本身,视野和格局都不够大,属于“小宣传”。
还是以茶业商会为例,2015之后,也就是最近这段时间,茶业商会的宣传工作开始迈向3.0时代。这个阶段的新闻稿已开始站在行业高度,每一篇文稿都尽量去宣传整个行业或是代表行业发声,不再刻意体现商会或会员企业,而是要与其他行业甚至整个社会来进行对话。
“事件陈述+评论分析+背景补充”,这是我为3.0时代总结出的宣传要点。正如上文所述,“事件本身以及事件已经或将会产生的意义影响”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宣传者的评论分析才是宣传稿中的最大看点。至于单位名称、领导名单以及相关介绍都属于“背景补充”,放在文稿最后就好,在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作为补充材料和备忘索引。
下面,我就以茶业商会最近在微信平台的几篇文稿为例,解析下2.0和3.0的区别所在:
1、《陈皮遇上茶,百年昌信跨界创新》,这篇新闻稿是商会微信平台在1月20日的文稿,是针对副会长企业景生茶百汇举办陈皮普洱品鉴会的一篇报道。
按2.0时代的套路,标题应为“商会副会长企业成功举办陈皮普洱品鉴会”之类的,内容方面也要侧重于会员企业以及陈皮普洱的详细介绍。
我按3.0时代标准拟的标题是着眼于行业的,并没有体现商会副会长企业之类的。内容方面的安排如下:以简短导语引发读者兴趣,然后扼要介绍事件,接下来都是深度的“评论分析”,从行业角度挖掘出本次品鉴会的“创新”和“跨界”的亮点。
这篇文章是3.0时代的试水之作,还不够成熟,所以文中还是掺杂了一定比例的“背景补充”,如果把关于陈皮普洱的介绍文字作为补充材料放在文稿最后的话,传播效果应该会更好。
2、《“文化马连道,品味慢生活”――马连道品牌文化推广年正式启动》,这篇是商会微信平台1月22日的文稿,是有关商会及会员企业参与马连道品牌文化推广年启动仪式的一篇报道。按2.0时代的套路,标题应为“商会常务副会长XXX等十几位代表应邀出席马连道品牌文化推广年启动仪式”之类的,主办方承办方以及来参与活动的各位领导还有商会方面到场的领导以及企业代表名单,这些内容按惯例都要呈现在第一段作为重点播报。
3.0时代,正如我微信平台所发的报道文稿,第一段只有简单的“事件描述”,长篇大段的名单播报都作为“背景补充”放在了文稿最后。
第一是为了完成学校交代的实习任务,此次在日报社《信息日报》实习。第二是为了能够在实习过程中把平时在学校课堂上学习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好进一步了解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流程、工作状态,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进一步认识到新闻稿件的采访和写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和问题。这次实习,既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在报社实习导师的指导下,也学到不少在稿件的实际写作过程应用到写作技巧。
该部门的首席记者王剑华老师是毕业实习指导老师。作为实习记者,主要是信息日报》时政部做实习记者。主要的任务就是稿件的采访和写作。稿件的实际采写过程中,由于王老师的业务非常广泛,再加上该部门其它老师的提点,有幸参与并认识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报道,其中涉及到内容有交通(道路改道造成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居民区地下停车场改革)医院(快女整容致死事件)时事(柴油荒事件、上海高层起火事件)政治(省政府高层人事变动、苏荣宣讲会)刑侦(某省犯罪嫌疑人通缉令、南昌市破获的多起刑侦案件)等等。
把它分为两类,根据这些新闻采写方式的明显差别。一类是通稿类新闻,一类是非通稿类新闻。通稿类新闻主要以会议类新闻和刑事案件类新闻为主。非通稿类新闻主要以时事观察和事件采访类新闻为主。
而我记者在得到任务的时候就会被告知今天参加活动的主要内容,通稿类新闻的主办方一般都有他自己的新闻发言人。达现场之后,对外宣传负责人就会给每一位到场的媒体工作者一份统一打印好的新闻通稿,通稿基本上已经详细概括了会议的主题。不论是会议性新闻还是刑事案件新闻,虽然它都被我归属到通稿新闻的大类中,但是两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会议性新闻是以政府政策方针宣传为主,所以报道态度风格要端正,报道的内容一般多为从通稿中精确选择摘录的要点、新点、对于老百姓有实用价值的内容。而刑事案件类的新闻除了要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之外,还讲究报道内容的故事性和细节性。这个时候,如果仅仅依靠通稿的作用是很难达到这个要求的这时,就需要记者对其中细节的发现与挖掘,通过对受害人、犯罪嫌疑人和侦办案件负责人的采访尽可能多的搜索记录下整个案件中可能隐藏到信息。此类新闻的写作上,要注意整个案件报道的故事性描述和细节性描写,以此吸引更多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
也可以是与老百姓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一些消息、资讯等内容为主的报道,非通稿类新闻既可以是针对时下的某一全国性或者地方本土热点新闻事件的追踪报道。还可以是社会上新发生的一些新奇的先进的具有借鉴价值的一些事件或者现象的采访和报道。顾名思义,非通稿类新闻就是整个新闻稿件它没有通稿作为材料进行稿件完工的写作依托的报道稿件的完成是需要记者的实地考察、相关采访和记者对于获得的信息加以逻辑性、条理性的分析和总结,然后写作完成交稿,非通稿类新闻是记者独立创作完成的稿件。例如,对南昌市八一桥由于改道造成的交通拥堵进行追踪报道时,指导老师和我上下班早晚高峰期时曾到现场实地观察,并采访附近的车主、行人、道路附近店铺的店主以及在场的值班交警来了解情况,概括出了堵车高峰期的时间、时长和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通过对交警的采访来告诉大家可以绕道等一些路况信息。对“油荒缓解”进行的追踪报道时,指导老师让我金润广场多家物流公司采访了油荒”对于物流行业造成的损失,缓解后物流行业整个工作是否逐渐恢复正常,同时,还到附近的加油站察看加油排队的情况,并对到此加油的来往车辆的车主也进行了采访,采访所得信息的基础上,写作并发表稿件。
新闻稿件在写作过程中,报社。除去一些消息类的稿件是则要发表之外,通讯或者专题性的新闻稿件在对标题的要求上都是比较重视和严格的标题的作用一方面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另一方面标题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报纸文章对读者是否具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标题对于读者来说就像是一个人在另外一个人眼里的第一感觉,第一感觉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对方是不是愿意和有兴趣对这个人进行深层次的解和认识。实习的过程中,发现指导老师对于一篇新闻稿件的标题总是会很仔细的斟酌,这种重视的程度似乎已经超过了对稿件本身的撰写,总是会力图找到一个既具有概括性又具有趣味性的一条新闻线索作为文章的标题,小标题上,也总是会尽力去找“完美新闻点”来组成文章的小标题。而在以后的稿件写作中,老师的这种写作方式和态度对我也是具有了很深的影响。
就像是人生另一个阶段的重新启程,报社的实习生活。应该是自己的本专业上从学校进入社会之后的一个全新的尝试,这里,学习到不仅仅是新闻这个专业领域内的知识,还有报社的管理制度、同事间的人际关系、稿件的印刷和发行等等。除了一些理论知识上会让我感觉到与学校还是有所连接的以外,仿佛就是社会中的一个新人,从对报纸媒介这个行业的知之甚少到漫漫有所了解再到然于胸,这是一个重新学习、重新出发的过程。实习的这几个月期间,增长了至少,也拓展了视野。归根到底,都是有所收获的人生的经历就是一笔财富,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积累起来的人生积淀。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因而有关中国的一切事情,无论是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备受世人关注。目前中国已经有China Daily, Global Times等几家英文报纸让世界了解中国,除此之外网络也成为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中西方新闻写作范式的差异等原因,要把汉语新闻编译成英语新闻或者把汉语网页新闻编译成适合西方读者阅读的英语网页新闻,就必须遵循英语网页新闻编写的原则和技巧,这样才可以做一个合格的新闻编译人员,才能提高新闻的关注度和兴奋点。
新闻标题(题目)是用精辟的词语,对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网络新闻的标题具有揭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索引选择信息和说明报道形态的功能。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这句俗语很好的诠释了一个好的标题对于新闻的重要性。美国知名的民意调查公司盖洛普所做的一项联合调查研究表明:44%的读者去网站浏览新闻都是先浏览新闻标题,然后决定是否继续来阅读这则消息。因而新闻标题只有足够吸引读者才能激起读者继续浏览网页的兴趣,才能提高新闻的关注度和兴奋点,所以一定要选好新闻标题。当然英语新闻标题有其自身的写作原则和范式,把汉语网页新闻编译成英语新闻时要严格遵循这些原则和范式。
和汉字相比较而言,英文字长,所占空间大,因此英语新闻标题用字必须节省空间,为了节省空间,英语新闻标题往往在语法方面大做文章,尽量使用有实质内容的字词,能省则省;尽量使用熟词,避免使用花哨的词藻;尽量用具体的词汇而不是使用抽象词语。常见的规则如下:
②英语新闻标题中广泛使用缩略词(acronyms),缩写(abbreviations)以及截短词(clippings),如下例:
英语新闻标题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通常不以动词作为新闻标题的开头,新闻标题中的系动词常被省略,并且在标题中避免使用含混不清的地名或人名。具体规范如下:
①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用一般现在时来表示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即表示过去时态和过去完成时态,并且以主谓宾结构的句式为主。
新闻电头是新闻消息的一部分,它提供了故事或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时间,也给读者提供了这则消息的来源和时间,英语新闻电头和汉语新闻电头基本相同,但更详细一些,尤其是新闻报道的时间,有时甚至具体到了分秒,下面分别是新华社和的英语新闻电头常规模式:
从以上英文新闻电头可以看出,虽然各大媒体新闻电头的形式有差异,但提供的新闻时间都很精确,精确到了分秒,而且标明了使用何种计时方式,常见的英语新闻稿中的时间标注方式如下:
导语是对新闻主题的概述,是新闻稿中很重要的部分,导语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读者是否会继续读这则消息或者放弃阅读,所以新闻导语要简洁明了,直切新闻主题。
英语新闻导语较短,新闻稿第一段即导语,这部分通常是35个单词或者更少;导语尽量使用一个句子或者两个句子;避免使用“when”,“where”来开始新闻导语,除非新闻事件的时间或地点很特殊,备受关注,大部分英语新闻导语以“who”,“what”等开头,“某人干了某事”或“某事在某地发生了”是常见的导语模式;避免以“there”, “this”, “it”开头来写导语;“某人干了某事”,此种类型的导语要避免头衔的堆砌;国内会议报道导语要提取国际化主题。如要求英语新闻导语不应多于35个单词;要先写新闻事件的最新结果,后交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并且注重消息来源,以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可靠性、可信性;往往导语和次导语配合,第一段导语中提供宏观、概念性信息,次导语中进一步具体化,即所谓的先虚后实;新闻事实和新闻来源的位置依重要程度而定。
和汉语新闻稿相比较,英语新闻导语中更注重消息的来源,以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可靠性和可信度,常见的披露消息来源的方式如下:
汉语网页新闻编译为英语网页新闻,常见的编译方式有两种:单稿编译和多稿编译。单稿编译就是把一篇汉语网页新闻编译为一篇英语网页新闻,当然在编译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变换新闻报道的角度和视角;多稿编译就是把报道同一事件或新闻的几篇不同的汉语网页新闻编译成一篇英语网页新闻,但往往以单稿网页编译居多,而这些新闻中灾难性新闻和会议新闻又最常见。
单稿编译需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与新闻主题关系最为密切的新闻事实,按照其重要程度依次编入;对于与主题关系稍远的材料,应舍得割爱。②精彩的直接引语,不可或缺。③提供必要的新闻背景或解释。④编好段与段之间,新闻事实之间的过渡。⑤视情况编译结尾,硬新闻一般不需要专门结尾。⑥一段一意,新闻稿层次感分明。⑦行文最好使用主谓宾结构(SVO)。⑧少用副词和形容词。
常见的英语会议新闻要点如下:①标题:强调议题和结果。②导语:会议类型、地点、参加人、规模。③次导语:主要议题。④正文:会议议程、引语、会议是否达成共识、下一步计划、对读者的影响、会议背景。
以上就是网页新闻编译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当然英语新闻编译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比如报纸的常用新闻模式,报纸的新闻导向和风格等,但以上总结的网页新闻编译原则是世界知名通讯社的常用规范,应该可以具有普适性,希望可以给从事新闻网页编译的人员以借鉴和参考,并希望我国的英语网页新闻编译工作可以正规化,国际化,以提高英语网页新闻的国际关注度。
[1]林郁.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翻译技巧浅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2).
[2]顾维芳.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浅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3]徐林.网络新闻的汉英翻译与编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11(04).
咬文嚼字,《汉语大词汇》中列有三个义项:一是形容过分推敲词句;二是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三是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咬文嚼字”是一个含有贬义的成语。
然而,笔者在此想说的是,电视新闻语言,特别是电视新闻稿件中,为了措词的精当而反复的推敲,“咬文嚼字”,却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品质,当竭力在电视新闻记者和编辑之中推崇。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因为电视新闻稿是供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因而就有人认为,电视新闻稿件只要读得通,听得懂就行,对于稿件中的句子、措词,以及错别字,没有必要像平面媒体那样严谨。于是,在一些记者和编辑当中,就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电视的特点是线性播出,具有不可逆性,它不像报纸,看不懂还可以从头再看。也正因为电视的这一特性,一些记者和编辑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认为电视新闻稿件写作可以随便一点,没有必要过分斟酌字句,死扣字眼,如果有错别字,只要字音相同或者相近,听众一时也听不出来,至于错句、破句,只要播音员念得顺口,观众同样也无法听出其中的破绽。
1.字音方面。在新闻稿件中,记者经常会把一些字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或者成语混淆一起,从而在写稿时将词语写错、用错。一般情况下,报纸的编辑都会将“错”改正过来,但对电视新闻编辑而言,由于注重的是画面,这方面往往容易被忽视。如:百姓安慰(安危)挂心上、陈女士赶紧用手扣(抠)喉咙,这里的“安慰”和“扣”,显然是“安危”和“抠”谐音误用。再如,始作蛹(佣)者、穿(川)流不息、混(浑)然一体,等等,这些括号前的错别字,如果不打字幕,观众的确无法看出来。
2.语句方面。一个句子,在语法上有主、谓、宾之分。可在一些电视新闻稿件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句子残缺或者词语搭配不当的情况。譬如,“老师要注重聆听来自学生的意见”,“聆听”是一个谦词,我们可以说:“我愿聆听您老人家的教诲”,而不能说“大家要注意聆听我的报告”。又如,“该校近期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的热潮”。此句中,不光词语搭配不当,而且存在明显的语法错误。“开展”一般接“活动”,而“高潮”前面的动词应该是“掀起”。这样的句子,如果观众不是仔细听,确实很难听出来的。
3.词义方面。有一些词语,记者在使用中由于理解有误,将含义弄反了。譬如,“晚风徐徐,城市的阑珊灯火尽收眼底。”描写的是某城市入夜的繁盛灯火。这里,记者将“阑珊”的意思用反了。“阑珊”,辞书上列出五种含义,即衰减、消沉;暗淡、零落;残、将尽;零乱、歪斜;困窘、艰难。这五种含义当中,没有一个与“繁盛”相关的,倒是恰恰相反。再譬如,“这些女同志当初在豆蔻年华就干起了列车押运。”此例属于误用典故。记者只了解豆蔻年华指女子年轻时候,但忽略了这个词所指的年龄段是幼年,不是青年,因而致误。
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听”与“看”的结合,使电视新闻稿写作既不同于广播新闻的为“听”的特点,又不同于报纸新闻的为“看”的特点。因此,电视新闻播出时,还会使用很多特技,字幕就是其中之一,如:标题、同期声、现场声、事件发生的地点、当事人的姓名和职务等等,目的是为了便于观众更多地接受和吸收信息。然而,对于字幕,一些电视记者和编辑则认为,只要领导的姓名和职务不要搞错,其他的一些词、字、句,没有必要花很大的精力去“推敲”,因为,电视新闻中的字幕“一晃面过”,一般的观众很难发现。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电视新闻报道中,错别字连篇的情况也就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了。如某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播出的《走在东风大桥不再慌兮兮》,报道一座农村大桥整修一新的事,消息内容中将被整修桥梁的一个部分称为“护栏”,而字幕有时打“护栏”,有时又打“扶栏”,同一个桥梁,怎么既有“护栏”又有“扶栏”?其实,桥梁只有“护栏”而没有“扶栏”。再如,《自掏腰包请大戏》,“某某越剧团带着精彩的剧本和各式道具如约而至某某花园”,这行字幕中,剧团带的应该是“精彩剧目”而不是剧本。因为,剧团是来表演的,而并不是带着脚本来参加排练的。
字幕中出现错别字的情况在所难免,关键是要看出错的程度,有些词语,假如含义没有搞清,观众看了,就会不知所云。如“某某疑犯得到了法院的宽大处理,罪不容诛”。成语“罪不容诛”的意思是判死刑还抵不了他的罪行,形容罪大恶极。这里,记者和编辑在稿件中肯定是将“不容诛”理解为不能杀,不该杀。到底是该宽大还是该杀?理解反了,表达也就不清楚了。当然,有的字幕打错了,还会惹出麻烦。如某电视台在报道一家企业偷排污水,污染河水的消息中,将排放污水的企业“兴博”打成了“欣搏”,巧的是,当地正好也有一家叫“欣搏”的企业,该企业看到报道后马上找上门来,要求电视台播出声明,向企业道歉,弄得电视台十分被动。
电视新闻中的错别字不胜枚举,有些错字、别字虽然在荧屏上一晃而过,不易被人察觉,但作为电视从业人员,千万不能存在侥幸。因为,电视机前有千千万万双眼睛在紧盯着你。
就传播介质来看,印刷纸媒的静态展示和电视音画合一的动态呈现是两种媒介在生动性、形象性上的最大区别;就信息传达方式来看,受众在信息接收时,报纸读者享有更多的主动权,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获得信息的时间和地点。而电视观众则必须“定点定时”,静心观看。因此,笔者认为,电视新闻的从业人员必须从掌握电视新闻的特点入手,正确处理好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关系,真正体现电视新闻稿的“为听而写、为看而写”的写作特色,做到“咬文嚼字”,准确、规范、生动,切莫使用那些存在歧义,观众要“想一想才能理解”的词语。
记得笔者还在搞广播的时候,省广校的老师在给我们讲课时曾经说过“有声写稿,无声播音”这么一句话。此话用在电视新闻稿的写作和播音中,也是意义深重。笔者的理解是,前者要求记者在写稿时多读自己写的稿件,能让听(观)众听懂,听明白。后者就是要求播音员正确传达稿子所表达的含义,以听(观)众能够会意的方式去播报新闻。笔者曾在某县电视台新闻部看到过这样一篇新闻稿,标题是《白花花死鱼浮满鱼塘》,报道某镇村民承包鱼塘死鱼的事件。在一个关键之处,表述不够慎重,留下会被招惹是非的隐患。看文中这句话:“但是没想到最近的一场大雨,让175亩鱼塘里的鱼几乎死了90%。”照此句理解,是“一场大雨”才“让鱼塘里的鱼几乎死了90%。”亦即死鱼的原因是“最近的一场大雨”。这无疑给这起“死鱼事件”定了性:纯属天灾。而事实上,鱼的死因却如报道最后一句所说的:“尚在进一步调查中”。显然,死鱼原因的结论应该是有关权威部门调查检测之后才能得出,而媒体即使是无意间的一个粗略表述,也会给事件的定性和处理带来负面干预,以至被牵连到是非争端中去。其实,那句“最近一场大雨,让……鱼几乎死了……”少了一个关键性的字,又多了一个不该多的字。在“一场大雨”后应加一个“后”字,再去掉“让175亩……”中的“让”字,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了。因为这样表述,“这场大雨”只是一个死鱼的时间界定,而不是“让”鱼死的原因了。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着思想感情走,更换了文字同时更换了思想感情,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通过“咬文嚼字”,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但是要真正解决疑惑,还必须做到“缘情度理”。
所谓“缘情度理”,即根据文章的情思线索揣度其文理脉络。它强调的是把文章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篇结构严谨的文章其字句意境必定前后照应,左右勾联,因此,我们在写作新闻稿件时,也应该做到瞻前顾后,择其一点,推及其余。一篇新闻稿如果不能做到前后相互比照,用心思考琢磨,其中的疑惑就会跟随而来。下面是某县广播电视总台举行广场文艺晚会的一则消息。此报道的标题是《荧屏上许多熟悉的主持人与观众面对面》,按字面理解,这句话没有错,但从报道内容看,这则标题犯了一个常识性的低级错误。且不说这次晚会的主办方是县广播电视总台,这个机构名称里不光有电视,还有广播,而荧屏借喻的只是电视;再来看记者采访的上台亮过相的几位主持人,其中前三位小舟、小瑜和晓红,报道文字中明白无误地写着他们是广播主持人。那么,广播主持人怎么能通过“荧屏”与“观众”熟悉,而且广播的传播对象又怎么会是“观众”呢?由此可见,假如记者和编辑能够“咬文嚼字”,这样的低级错误也就不会出现了。
我们常说,措词的精当实质上是思想的严密和严谨。其实,对于电视新闻稿件来说,“推敲”亦十分重要。它既是对荧屏的负责,又是对观众的尊重。如果我们不注重稿件的“咬文嚼字”,错别字、语法错误这类毛病就会连篇累牍出现在稿件之中。
某县电视台有一条新闻叫《拉风的狗狗》,画面是有人在公园遛狗、有人给狗拍照的场景,首先,将此“新闻”作为“正面报道”来宣扬,似有不妥。政府部门及公园管理方早有规定,禁止在公园内遛狗。再是,解说词中“是不是有明显范儿呢?”实在看不懂句中“明显范儿”是什么玩意儿。按照一般理解,“范儿”尚可理解为“派头”,但“明显派头”又该如何解读?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指的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而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一篇新闻稿的第一关。因此,一个初入新闻行业的新人写稿子采访什么、如何采访,关系到最终文章的内容、方向和价值,即内容好不好、方向对不对、价值度高不高。因此,采访前要动动心思去考虑这些问题。
如何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目前,我们得到新闻线索大致有以下渠道:一是参加有关会议、活动、事件现场,会议方或活动方提供材料,或现场得到信息;二是通过其他媒体关注的有关稿件,看看本地有没有类似的新闻,通过实地采访再做扩展和延伸后的本土新闻;三是利用自己已经建立的行业人脉关系主动进行沟通和寻找,和行业专家、业内人士成为朋友,使自己成为一个行业知情人士、消息灵通人士;四是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和撷取有可能成为新闻选题的事件,如通过逛街或者与同行、亲戚、邻居的接触和交谈发现可能的新闻线索;五是通过浏览一些政府部门网站,寻找一些可以适合做新闻的材料,并打电话核实材料的准确性。
同时,一定要根据所在媒体的新闻稿子要求去取舍新闻线索。各家报纸的办报宗旨、风格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实习或见习记者一定要根据所在媒体的办报风格、写稿要求去发现新闻线索,这就需要多看看所在媒体记者都是根据哪些方面的线索写了哪些稿子。
采访选题确定后,就需要根据选题与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或者电话采访。采访时,一般要根据采访提纲采访,但是也要做好随机应变的准备,需要补充的或者被采访者的新想法,都需要细心捕捉。同时,为了预防由于时间匆忙、被采访者事情较多等造成采访不充分,可以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包括地址、电子邮箱、传真、座机、手机、QQ号等,以便随时联系。
在与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见到采访对象时首先要主动礼貌问候,最好先自我介绍和说明来访缘由;采访结束时仍然要礼貌地对对方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面晤表示真诚的感谢;最后要留下自己详细的联系方式,包括地址、邮编、电子邮箱、传真、座机、手机以及QQ号等,以便对方联系自己。同样的,电话联系采访时也需要注意以上细节。
在具体采访过程中,一般要按采访提纲去采访,但采访问题的角度要有一定的新意,不落俗套,更不能说外行话,要表明自己对对方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善于从对方回答的内容中发现新的提问角度,并在下一个环节中顺其自然地问出来;二是善于主导采访进程,尽量不让对方在回答时偏离采访预定的轨道,任其自说自话。很多受访对象会在兴致上来后滔滔不绝,但可能脱离采访的初衷,而这些内容又对记者形成文字用处不大,甚至毫无关联,这时候记者要巧妙地打断并就其刚刚说过的某一点继续追问,不让其想当然地任意发挥。
在具体写稿过程中,实习或见习记者应先提炼新闻主题,这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手涂鸦,不知所云。
同时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首先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像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其次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形容导语的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再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对于结构,实习或见习记者最好先去模仿,再去创新,既可模仿本报写得好的记者的稿件,也可模仿外报写得好的记者的稿件,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会游刃有余亿德体育。
同时,在写稿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受众角度,不要以记者的身份去说教、指导读者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定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写稿子,把自己当成稿子的第一读者,读者希望通过稿子需要了解到哪些内容,读完稿子能得到哪些信息等,这都是写稿子时需要注意的。
建议实习或见习记者初成稿后,稍作休息,再去读这篇稿子,首先看看标题是否合适,因为标题是一篇稿子的眼睛,也是读者了解通篇稿子的窗口,因此有时需要多次修改,直至自己满意;其次看看文中新闻的几大因素是否齐全,即时间、地点、人物、时间原因、结果等亿德体育。再次,看看有无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是否用得恰当等,有则改之。通常一篇稿子需要看上两三遍。
一篇稿子写完后即使看了多遍,也别忘了再给带自己的老记者看一看。一般情况下,老记者主要从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和技巧上加以指导,使其写出来的新闻稿更加符合新闻的理论要求,并能全面地站在社会实践的角度来指导写作,为以后从事新闻工作打好基础。因此,看到老记者对稿子有改动,要认真思考为什么这样改,改动后有什么效果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很“在意”地去问,直到寻求到合适的答案。
稿子交上后,并不意味着工作结束了,因为稿子很有可能最后见报时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这极有可能是版面编辑和总编辑从自身报纸的整体考虑而有所改动。
在基层采访,特别是到乡镇采访时,经常会有通讯员向笔者诉苦,因为“没的写”而完不成单位的报道计划和报道任务,经常受到批评。还有的通讯员因为“写不出东西”而被调离了岗位。以笔者对基层通讯员了解,笔者发现了他们带有共性的一面,那就是:新闻写作热情很高,但新闻敏感不强,常用技巧不掌握,从而制约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记者写入新闻作品。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初学新闻报道的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亿德体育、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
初学新闻写作者常常感到无新闻可写,实际上新闻处处有,看你留心不留心,有没有新闻敏感。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只有培养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才能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时,敏感地感觉到它,从而写出好的新闻作品来。
古作有句名言,叫“博观约取”,把这句话用于采访,就是说记者在采访中,要多搜集丰富的材料。“约取”首先要“博观”,第一手材料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记者不到现场,根本无法得到第一手材料,所以记者要到一线采访,抓第一手材料。记者多深入基层,多深入一线,才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新闻作品。
会议报道也是新闻记者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新闻记者除就会议报道会议外,还要学会从会议中寻找新闻线索,写出会议以外的新闻。
汇报材料是对工作的总结,尤其是先进事迹汇报材料,其中有不少闪光点。记者在听取汇报材料时要学会从中捕捉闪光点,挖出新闻来。
街谈巷议顾名思义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别小看这东家长李家短,有时就有新闻。
新闻记者平时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培养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提高捕捉新闻的能力,练就一双识别新闻的慧眼,担当起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不要让发生在身边的新闻悄悄溜走亿德体育。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
在人们对于评论的需求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时,需要的新闻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对正在、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更需要的是对该事实的性质判断,价值判断以及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让受众能够对该事实得到更进一步的认识和领悟。也就是说,现在新闻的本质已经融合了具有描述性质的报道和分析性质的评论。所以,在这一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含义除了传播事实信息,还需要传播观点作息,只有两者融为一体,才能适应当今人们的对于新闻的需求,使人们在关注同一事实能够看到“不一样的树叶”,人们通过对这些不一样的树叶进行自我识别,自我认知,从而提高自己的观念意识和主动参与的意识,进而达到对该事实的深切感知。
[2]王晓楠.浅谈网络时代的新闻写作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