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德体育我在大学呆了十八年,后在新闻媒体工作了二十年,大学时每期必读以至编辑过校报,在媒体工作时还经常收到母校和一些大学寄来的校报,省上新闻评奖时也接触到更大范围的大学校报,但当我接触到《西安建大报》时,我的眼前还是一亮:原来高校校报竟可以办得如此精彩,难怪在2010年全国高校新闻评奖中它竟然于全国五百多所高校校报中脱颖而出位居全国第二,其获奖等级和数量仅次于北京大学。
我集中翻了一下近一两年的《西安建大报》,发现它的确是高校校报的一面旗帜,它的出色主要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规范性表现在它的新闻素质、学术理念、高端品位和服务意识。校报既然是报,当然就首先必须具备报纸性质、媒体特征,就是说必须表现出它的新闻性,必须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是新闻化的,而绝不是工作性、总结性、通知性、简报性、回顾性的,这本来应该是校报的基本规范,但有些校报却恰好缺乏这种新闻性,而建大报就突出地表现了它的新闻素质,从选题到标题到内容到设计到图片到文字,绝不异于甚至不逊于社会公开发行的报纸媒体。
学术理念是高校校报必须具备的另一基本规范。社会上的党报必然是政治特色、党派特色、导向特色、舆论特色极强才称为党报,民生报必然是民生性、民意性、民本性、民俗性极强才算得上民生报,高校校报呢?它既然诞生成长在高校这个知识储存宝库、知识分子云集、知识不断积累和更新的地方,它当然必须具备学术理念,而不可混同于社会上的其它报纸。不仅不能混同,而且要更趋于高端,就是说,办报人必须站在各种学科之上,至少是本校的各种学科之上,高屋建瓴地规划规范自己的报纸趋向和基本模式,使它成为读者尊重珍重而绝然不敢亵渎的良师益友。至于服务意识,这也应是报纸媒体的题内之义,既然是给读者看的,是给教工和大学生读的,就一定要有服务意识,对其胃口,投其所好,否则南辕北辙对牛弹琴,又有何益?
《西安建大报》是具有很高的新闻素质和很强的服务意识的,也是处处体现着学术理念并显现出其高端品位的,这应该是这张报纸的最成功之处。我其所以把这几点归纳为规范性,我认为这应是高校校报的基本规矩,是高校校报办报人员首当重视的基础工程。
高校校报既是国家民族教育事业的宣传阵地,更是围绕高效莘莘学子高层教化的舆论高地,这二者不可分割不可偏离,不能减弱淡化前者的宣传功能,更不可不强调后者的教化水准。《西安建大报》在这里十分出彩。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校党委召开科学发展观部署大会和党代会、领导班子换届大会等,这些都是学校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新闻,不报道是不可思议的,报道不充分也是失职渎职的,因为这是校报的份内之事应做之事,但是如何弱化其工作性和常规性,强化其新闻性和思想性,特别是在新闻性中突出其思想性,则是办报人的水平所在了。如果说社论评论是一张报纸的旗帜的话,建大报的社论评论短论言论还有报纸时而一整版的评论和热点时评,不时地让报纸闪现着思想的火花,体现着报纸的导向和魅力。这当然是一目了然的。又比如建大报在报道新生开学典礼时,大标题突出的是徐德龙校长讲话中的一句《将来的成就始于清晨朗朗的读书声》,毕业典礼的报道,大标题又突出的是校长的激励词《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又比如报道一位著名教授教书育人的题目《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编排一版《读书》的文章,笼以通栏大字《我们需要怎样的励志》,我们仅从这些闪耀着思想火花、蕴蓄着思想哲理、耐得咀嚼让人过目不忘的标题中就可以看出办报人的思想水平和教化责任。
思想性的理念还体现在每一张校报的选题、内容和编排上,体现在编报的主题和意图上。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校报适时推出《走在改革春风里》;校党委换届,校报推出醒目多彩的十个专版;艳阳新学期,报纸发出“感恩春天”征文启事;暑假前夕,校报又发出“我的暑期生活”征稿;祖国六十华诞,报纸推出整版教工散文作品选
登和彩照集萃,这些动作的意义都远远超出了事情的本体而闪现出耀眼的思想火花和深远影响。
何为典型?出类拔萃也。新闻的本质意义其实就是抓典型,除了最新的重大信息外,更多的新闻就是生活中那些最优秀最精彩和最丑陋最罪恶的东西。如果说城市的社会类民生类媒体总以抓取生活中最可恶最可笑的事情为得意的话亿德体育,那高校校报在优秀人群中自然应以最先进最光辉最模范最优良的事和人、集体的展示为题中之义,这就适应了教育事业的要求,适应了以人为本的高端教化的需求。《西安建大报》每学年每学期都要整版整版的推出标兵班级、标兵宿舍和优秀学生标兵的报道,报道中又总能采抓出先进者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闪亮之处,这是恰如其分而又十分了不起的。即使在一般的人物和事件的报道中,报纸也十分注重在抓典型中吸引读者眼球升华报纸品位,例如报道一位副校长教授的事迹,一般很易于被读者误解为事例堆砌的奉命之作,但报纸却题为《以水为魂》,从社会和人生的高度作为视角,可谓别具匠心。又例如报纸从建筑学角度大篇幅推出《风水,让专家费思量》,《为陕西古村落把脉》,《城市化不等于西化》,《向钢结构事业的开拓者表达敬意》等等文章和报道,既让典型绽放出精彩,又让报纸得以升华。
照相机发明的最初动因,就是为了留下自己的形象给自己也给他人带来快乐。因此,摄影原本就是一种娱乐方式。直到新闻摄影诞生之后,那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有识之士们,才动了用镜头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念头,才有了用相机去拍尽人间疾苦的壮志豪情。
如今,人们看多了让人纠结的“疾苦”画面以后,但凡有一点点可能,无论是摄影记者还是图片编辑,都愿意在职业操守允许的范围内,动一点小心眼、玩一点小技巧,把新闻照片尽可能拍得轻松一些、用得娱乐一点,而读者也愿意在轻松愉快之中接受新闻信息。这就使得新闻摄影的娱乐化在心理层面上既有了专业基础,又有了读者基础。
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从教堂回到白金汉宫在阳台向公众挥手致意,并当众亲吻,这是皇家婚礼的传统压轴节目,也是全球观众翘首以盼的好戏。所有媒体的镜头、所有受众的目光都对准了那个阳台。这时候,新娘身边一小花童突然双手紧紧捂着耳朵,做“非礼勿听、非礼勿视”状,并随着王子王妃接吻情节的进展,表情也由严肃地回避到痛苦地皱眉。花童的囧模样与整体气氛形成了强烈对比和巨大反差。
笔者对次日世界各国500家主流报纸头版威廉王子婚礼照片的使用情况做了统计和比较,发现有多达352家报纸选用的不是教堂里庄严的婚礼照,而是一对新人在白金汉宫阳台上的照片,这个比率超过了70%。试想,如果没有那小花童的“出色”表现,“阳台照”在头版的见报率会这么高吗?而在352家使用“阳台照”的报纸中,又有267家、占75.9%的报纸选择了有捂耳小花童形象的照片,并在版式设计、图片处理上刻意突出这位花童亿德体育。
就连《》这样的主流严肃大报,也想借着王子大婚娱乐一把。但是编辑似乎还是碍于严肃大报的定位,不好太“赤裸裸”地突出捂耳花童,于是选择了路透社记者dylan martinez拍摄的照片。画面上,左边是捂耳花童,右边是欢笑花童(见封三图1)。
相比之下,美国另外一份老牌严肃大报《洛杉矶时报》的图片编辑就不是那么谨小慎微、羞羞答答了,干脆选择了一幅只有捂耳花童没有欢笑花童的照片。这幅由记者matt dunham拍摄的照片,在瞬间情节的抓取上有作者独特的想法:他选取了王子王妃将要接吻尚未吻到对方的瞬间,使得情节发展有了余地,有了空间,也有了动感。更有意思的是,捂耳花童的表情与留有余地的情节配合得恰到好处:对这种的事情只是不听不看,表情还算淡定,尚未现出痛苦(见封三图2)。
另一份美国小报《纽约邮报》编辑的娱乐化意愿显得十分强烈,他们不但选择了旨在突出捂耳花童的照片,而且大刀阔斧地剪裁掉了王子的半个身子,以突显大人和孩子反差强烈的各自表情。这幅照片抓取的瞬间也比《洛杉矶时报》照片稍微晚一点,一对新人已经深情地吻在了一起。此时,捂耳花童的表情也已经由淡定发展到痛苦。大人的甜蜜,小孩的痛苦,形成强烈对比和巨大反差。再加上编辑给出了整个头版来发表这一张照片,其娱乐化的视觉冲击力远远强于《》头版照片(见封三图3)。
《纽约邮报》借着威廉王子婚礼娱乐一把的想法在婚礼之前就已经呈现在了版面之上。婚礼前,坊间打赌如火如荼,赌威廉会穿什么颜色的礼服,也赌凯特的婚纱会是什么款式,《纽约邮报》也在“照片”上赌了一把。29日,王子结婚的当天,该报头版居然抢先发表了一张经过“ps”合成的“婚礼照”:王子穿着具有他空军飞行员职业特点的蓝色军礼服,与身穿白色婚纱的凯特坐在皇家御用马车上。但是,报纸上市几个小时之后,事实就证明了《纽约邮报》这一赌输得有多惨!输赢不重要,重在与民同乐的参与(见图4)。
另外,报纸头版用“ps”照片是很忌讳的,《纽约邮报》的编辑虽然在照片的左上角用了很不起眼的小字注明了“此为合成照片”(post photo composite),依然难逃扰乱视听之嫌。
上述这些报纸娱乐化的同时还是能够把握分寸,遵守了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那就是传递新闻信息永远是第一要务。捂耳花童再怎样抢眼,也只能把她处理成为威廉王子结婚这个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一个花絮,不能成为主角。
可有些报纸就没有守住这一原则,只讲求娱乐效果而忽略新闻信息的准确传播。比如,在智利圣地亚哥出版的《最后消息报》(las ultimas noticias),王子大婚的第二天4月30日头版整版用了一张伴娘皮帕(pippa)的照片,这在500家报纸中独一无二(见封三图5)。
皮帕在婚礼上的确十分抢眼,自从踏出劳斯莱斯房车那一刻,她的形象就吸引了媒体镜头。英国老牌严肃大报《每日邮报》盛赞她是“高贵的化身”,英国著名八卦报纸《太阳报》更是感叹“标致的皮帕迷死人!”就连美国传媒也用“辣得冒烟”这样浓烈的文字形容她是“历来最的伴娘”。但是,这些报纸并没有让她的形象成为头版上的主角,尤其是在婚礼的第二天,更不会把整个头版都给她。
相比较之下,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出版的《快报》(expressen)和在瑞典哥德堡出版的《哥德堡公报》(g?teborgstidningen),虽然也借皮帕吸引眼球娱乐一把,但具体实施起来做得却比较克制,在婚礼第三天才在头版用大照片来“全方位”地突出展示皮帕的魅力,连王子王妃与小花童们的合影也只能放在皮帕照片的右下角,所占版面还不足皮帕照片的十分之一,完全沦为配角。一周以后的5月9日,该报意犹未尽,头版再一次以组照形式介绍皮帕,还制作了一个颇具学术味道的主标题——“皮帕影像研究”( bilderna p? pippa),甚至还在副标题中欢迎“大众加入讨论”(alla pratar om),而选用的照片却是三张海边比基尼照,娱乐的意味更加赤裸裸(见封三图6)。
对“美艳伴娘”这一题材进行深入挖掘的,还有在新西兰奥克兰出版的《新西兰先驱报》(the new zealand herald)。该报在5月6日头版大字标题:“皮帕和奥萨马?本?拉登——谷歌上点击率最高”。
网上资料显示,上述这些报纸绝非英国《太阳报》或香港《壹周刊》那样的娱乐媒体,这是否昭示着新闻摄影娱乐化的走势与发展?
经典名作的生命力极其强大,几乎在任何重大新闻事件的图片报道中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响,发现它们的影子。因为摄影师们都是看着大师们的经典名作长大的。
在众多围绕着威廉王子婚礼照片出现的富有娱乐化倾向的报纸中,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出版的《日报》(dnevnik)颇引人注意。4月30日该报头版头条选用的照片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幅照片画面拍摄的既不是王子王妃,也不是美艳伴娘,而是等待观看新娘新郎阳台接吻的普通民众。记者选取的拍摄瞬间也出人意料,不是人们激动而又兴奋的表情,而是漫长等待中的疲态。画面中心位置上的一位女士已经支持不住趴在栏杆上进入了梦乡,她的旁边还有一对相依相偎享受温情的情侣(见图7)……头版头条的大字标题也与照片十分吻合,突出了“等待”二字:“这两个吻有20亿观众在等待”(威廉与凯特在阳台上有两次接吻)。
这让人想起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名作《国王加冕礼进行的时候》。1937年,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举行加冕典礼,这是一场隆重而热闹的大型活动,人们通宵达旦地等待一饱眼福,自然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摄影记者。绝大多数记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庄严肃穆的教堂和富丽堂皇仪仗队上,布列松却另辟蹊径,他深入到普通民众之中寻找拍摄机会。这时候,一位先生由于长时间的等待,又困又累,终于熬不住了,仪仗队过来的时候他却躺在满是废报纸的马路上进入了梦乡……斯洛文尼亚《日报》的图片在拍摄理念上显然借鉴了布列松的经典作品。(见图8)。
既庄重、不张扬,又不失娱乐性,这是顶级大报报道威廉王子婚礼选择图片的标准。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英国《》(the times)。该报编辑既没有选择“教堂婚礼照”,也没有选择“阳台接吻照”,甚至都没有选择威廉王子身着豪华礼服的照片,而是选择了这对新人履行完所有仪式之后,王子脱下了那束缚人的礼服,开着敞篷汽车载着新娘浪漫至极的“兜风照”。这个选择既不失庄重性,又充满了娱乐性。
《》选择的是该报自己的记者marc aspland拍摄的照片,是一张侧面结构的近景照,无论是取景构图,还是瞬间抓取,都十分精彩,王子王妃的喜悦神情得以充分展示(见封三图9)。
美国处于早期殖民地的时期,已经出现了一些学校,其中就有大学。当时的大学,规模不大,人数也不多,发展起来很困难,根本原因就是资金少,靠着有限的学费,有的大学能够维持几个月就已经不易。因此,为了生存就不得不通过宣传来推广自己,获得影响,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有记载的最早为大学筹集资金的公关行动,发生在1636年的哈佛大学前身哈佛学院,不过较为著名的一次,则发生在1641年的6月。
那年的6月2日,马萨诸塞州的州议会通过决议,派出萨勒姆的雨果-彼得、罗克斯伯里的托马斯·维尔德、波士顿的威廉姆·黑本斯3人前往英国,目的是募集资金来建设哈佛学院,进而教化那些他们认为不开化、野蛮的印第安人。这一带有鲜明殖民色彩的行动后来被称为“维尔德·彼得‘乞讨使命’”。3个人衔命而去,收获的工作效果则不同。最成功的是黑本斯,竟然筹到了500英镑,这在当时并非小数目,是哈佛学院当年全年财政拨款的一倍多。可是彼得、维尔德两个人却没有什么进展,他俩分析后认为是缺乏宣传所致,于是向殖民地发回了紧急求援信,希望制作最好的材料来宣传新英格兰,吸引英国人的关注。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马萨诸塞州迅速制作了宣传小册子《新英格兰的首批硕果》,并在英国本土成批印刷。小册子共有26页,描绘了美丽的新英格兰,当地的地理风情,富饶的物产,进一步谈到了建立哈佛大学的意义,称这所大学能够让愚昧的印第安人获得他们期盼已久的福音。毫无疑问,这本小册子成为了美国大学公关宣传的第一份册子。为了鼓舞人们的信心,这本小册子还宣称哈佛学院决不会像20年前弗吉尼亚州的学校筹款那样胎死腹中,而是一定会落实下去,建成大学。
小册子所说的弗吉尼亚州筹款这一反面事例发生在1621年,当时有一位叫做帕特里克-科普兰的人想为弗吉尼亚州的查尔斯城筹资修建一所学校,他找到了伦敦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老板们,幸运地获得了270英镑的赞助。只不过,由于1622年发生了和印第安人的冲突,这笔钱没有用在建设学校上,而是用在了修建防御工事上,这些赞助款也就打了水漂。
1641年为了哈佛大学进行的小册子筹款的最终结果不得而知,但是这次行动对于北美大陆的大学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要筹款,就要进行公关宣传,美国的大学充分感到了增加自己影响力的必要性。175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前身国王学院,准备在纽约举办第一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就特别发掘了毕业典礼的公关价值。国王学院的一个^-将毕业典礼的消息发给了《纽约公报》、《报童》、《墨丘利》等报刊,请求他们将毕业典礼的消息内容插入下一份报纸中。这个简单的行动也成为最早的学校公关之一。除了这些公关宣传,处在经济困境中的大学还采取了其他的募捐方法,其中一个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出售募集资金,这—方法在1745年到1775年大学经济最为困难的时候非常流行。
进入18世纪之后,美国大学的发展日趋多样,筹款之外还有着其他多种需求,大学宣传公关随之出现了新的形式。1869年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埃利奥特在就职演说中,谈到了公关的重要性,他说,大学校长必须在公众知晓事实之前实施影响,大学必须即时应对实际情况的变化,否则一旦脱离了受众,就没有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威斯康星大学在校长约翰·巴斯康姆任职时期,在1870年创办了校新闻处,当年6月出版了第一本月刊。担任编辑的詹姆士·巴斯福德毫不讳言,说这本月刊的使命就是宣传大学诉求,纠正自身谬误,以彻底维护大学的自身利益。这本月刊虽然以私人企业的形式运营,但是受到了威斯康星大学长达17年的扶持。
继任的威斯康星大学校长们继续重视新闻宣传推广工作,1896年的校长查尔斯·肯德尔·亚当在任时,威斯康星大学在小范围内发行了《编辑简报》,并两周一次寄送给当地的报纸,提供给媒体大学的新闻信息。这—方法有了效果,几个月之后,威斯康星州的很多报纸编辑已经开始使用《编辑简报》上的资料了。报纸编辑选择的信息与大学提供的并不尽相同,大部分被选上的内容是普通读者感兴趣的农学院科研情况。不过,虽然如此,这份《编辑简报》没有持续多久就停刊了,直到1904年才复刊。
除了威斯康星大学,还有一些大学有过类似的举动。1897年,密歇根大学曾经考虑过组建大学宣传公关部门,为此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发现:西储大学由校长办公室组织新闻编写,送往本州报社;印第安纳大学鼓励学生给家中写信,让家长了解更多的学校情况,还曾将学校动态提供给记者,印发资料给报社;密苏里大学提供一些大学新闻给本州媒体编辑们,存心想编印大学的周报。
所有上述这些大学的新变化亿德体育,与当时大学的改革有关,大学的扩张与内部课程教学的调整,需要更多的资金、理解与支持。但是如何向前发展,只能摸索前进,这些大学做了积极的工作,但是相对于实际需求仍然只是一些点点滴滴的尝试之举。而新闻媒体对这个变化是欢迎的。1896年纽约的《科学》杂志宣称希望获得大学的权威消息,欢迎人们在事件曝光的最佳时机之前提供资料。爱荷华州得梅因市的《中部月刊》1896年公开征稿,特意谈到收到过来自威斯康星大学文笔出色的稿件,说这些稿件篇幅不超过4000字,长短合适,而且配有照片。
芝加哥大学创建于1858年,在1886年曾经倒闭过,但是在两位热心牧师的帮助下,他们说服富豪约翰·洛克菲勒捐献了60万美金巨款,后又募集了40万美金,准备在1891年复校。幸运的是,这次芝加哥大学复校后的首任校长请来的是威廉·瑞尼·哈珀,哈珀是著名学者、教育家,他立意甚高,准备将芝加哥大学办成一个有研究生教育的大学,而且他又充满活力,面对各种困境能够尝试多种办法,懂得公关宣传。还有一个幸运的因素,就是那时美国的慈善事业已经开始起步,有的富豪愿意捐款办学,洛克菲勒的捐款就是因此落在了芝加哥大学。
哈珀组织定期出版《大学纪事》这本册子,目的是为管理者、教职工、学生,包括校外朋友,提供学校重要事件的准确信息,增强大家对芝加哥大学的关注,让芝加哥人乃至更大范围的人们常常意识到芝加哥大学的存在。公开更多的情况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外界、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也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哈珀对于每一位来访嘉宾都予以最好的官方接待,和媒体人士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关系。不过,也有麻烦让他深感头疼,他曾调侃过,希望伊利诺伊州实行一项法律规定,可以对媒体的不实报道进行惩罚,甚至判处相关人死刑。为了降低、消除不实报道,1905年,哈珀任命深受媒体和学校信赖的奥斯卡斯凯尔顿为芝加哥大学的新闻监督。斯凯尔顿采取的方法之一,就是给当地报纸及纽约报纸投递专题故事。这一方式比较受欢迎,用了4年时间,有关芝加哥大学的报刊文章增加量,就已经位居全美各大学前茅。
哈珀还开创了一个独特的公关方式——校庆。他力排众议,在学校成立的日子、4周年、5周年、10周年都开展过校庆活动。1891年7月1日,他举行了正式的大学成立典礼;4周年校庆是首次校庆,给学生提供早餐,向校友供应午餐,洛克菲勒夫妇还被邀请到了大学,参加了学校特意为他们举行的招待会、研讨会,以及3个图书馆的开工典礼亿德体育。5周年校庆也办成了盛典。10周年校庆,规模更大,洛克菲勒夫妇再次参加,学校举行了一座大楼的捐赠仪式和6座教学楼的开工仪式。通过花费不菲的校庆活动,哈珀为芝加哥大学赢得了非同一般的影响力。15年校庆本来是哈珀已经做出了宏大策划的,不幸的是,在校庆之前他去世了,为了纪念他,也是为了继续校庆的影响,后继者将这次校庆办得很出色,而且特意加入了纪念哈珀的内容。
与哈珀类似的,还有威斯康星大学校长万海斯,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将威斯康星大学从一所普通州立大学建成全美有名的大学。哈珀和海斯私交甚好,给海斯提出过很多好建议,自从1903年海斯成为威斯康星校长以后,这些建议不少得以实施。1904年,海斯成功将第50次开学典礼、新校长就职典礼、50周年校庆进行了整合,获得了巨大的反响。海斯还恢复了被撤销的新闻办公室,年轻的英语讲师威拉德·格罗夫纳·布莱尔被任命为主管,获得300美元的特殊津贴。
布莱尔出生于新闻世家,酷爱新闻传播,有杰出才能,他为威斯康星大学制定了明确的新闻公关目标,动用了自己的媒体资源,稳步推进。4年之后的1908年,新闻办公室充满活力,自办的《新闻公报》定期印发,提供的大学正面新闻在《威斯康星日报》、《威斯康星周报》等很多媒体陆续出现。《美国杂志》、《哈珀周刊》、《独立》、《世界工作》等报刊陆续发文赞扬威斯康星大学,促进了大学的宣传公关。
布莱尔的特殊之处在于,确立了早期的高等教育公关模式,帮助大学积极获得评价和支持。他常常说,对好奇的记者隐瞒信息是不明智的,因为无效信息经常包含着有害的谣言。
威斯康星大学的这一模式积极有效,吸引了很多大学的关注。从1910年开始,很多大学竞相设立新闻办公室,伊利诺伊大学、密歇根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多个大学向布莱尔求教。其他大学受到鼓舞和启发,也同时跟进。
2014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道:“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随即,全民阅读引起代表委员热议,“倡导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了解到,总局今年将通过多种形式,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自2006年活动开展以来,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教育部、总政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部门的共同倡导下,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充实,方式不断创新,影响日益扩大。不过,如果与整个世界的读书热相比,我们的全民阅读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两年前,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中国人,你为什么不读书》一文红遍网络,就是一扇典型的窗口。
近年来,中央和各地越来越重视全民阅读工作,党的十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写入报告。多次对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提出要求。国务院把公共阅读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也将“全民阅读工程”列入新闻出版公共服务建设工程。
功利性阅读,其根源还在于“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传统,而一旦将阅读完全与赚钱致富相挂钩,身累与心累就是必然的结果。为此,“头悬梁,锥刺股”,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阅读目的与心态,只能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对阅读敬而远之。有些人,虽然不是动辄“书中自有黄金屋”,却又将阅读上升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这些书,无论是“形”还是“神”,都是如此厚重,能“拿得起读得下”的人恐怕不多,能读懂的人就更可想而知了。读书读到这种地步,对其敬而远之,乃至避之唯恐不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因为新媒体平台的搭建,我们前所未有地免费得到了空前繁荣且有价值的信息,我们用于链接各种信息和知识的入口越来越多,但是,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当碎片化的“浅阅读”不可避免地需要你留给它足够的时间,你又能留出多少时间与那些你未曾知晓的书相遇?又能腾出多少时间去参加由阅读而延伸出来的各种文化交往活动?又能倾注多少心力,从事深入而独立的思考和选择呢?
中国国民教育,必须以贯穿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民族正气作为精神支架,《易经》《尚书》《诗经》《礼记》《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等基本经典则是这种民族正气与智慧的承载媒介。国民教育,就是要通过诵读这些基本经典亿德体育,接受民族正气和智慧的洗礼与铸造。中国的精神文化,概括起来就是两个短句:炎黄尧舜大道,孔孟老庄正学。国民教育的资源选择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都要围绕经典阅读做文章。
“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三年前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讲的。
“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这是两年前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的。
近年来,中央高层大力倡导现代新闻传播理念,党政官员明显加强了媒介素养、舆论应对的培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浦东干部学院,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等部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都有新闻传播方面的培训课程,各地不断请新闻传播专家给官员授课,党政新闻发言人机制也开始逐步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国家行政学院主办的《行政管理改革》等,经常刊发新闻传播、舆论应对方面的文章,有些还很尖锐。比如: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4期刊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力丹的文章《虚拟社会管理的六个理念》,其中讲到:“我们习惯于把各种危机事件看作坏事,倾向于千方百计地‘捂住’,不让别人知道。……现代信息社会,把息作为处理危机的基本方法,肯定会把危机推向最糟糕的境地。封锁公开发生的事实或已经披露的信息,唯一的传播效果就是被人嗤笑。”“没有执政为民的理念,当权者自然会把与政府相关的事务看得高于其他。例如召开重大会议,开会本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但恰恰在这个时候,若发生重大的危机事件,常常传媒被通知不许报道,连经常发生的普通‘坏事’这个时候也一概不许说。”“我们过去总讲以正面报道为主,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这不符合新闻传播的规律。……只要能够获得正面效果,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而从今年以来的《行政管理改革》来看,刊发官员媒介素养方面的文章渐成常态,每期都有。比如:
2011年第1期: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孙晓莉写的《网络公共舆论危机的应对》;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叶皓写的《当代官员必需的媒介素养》;
2011年第2期: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马利写的《微博:组工文化建设的新载体》;
2011年第3期:浙江省委党校讲师顾金喜写的《积极推进政府治理创新妥善应对网络》;
2011年第4期: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李钢写的《虚拟社会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写的《手机媒体舆论管理研究》。
2010年12月14日在国家行政学院调研座谈会上讲:“公务员培训不能‘一锅煮’,必须按需培训,就是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可见,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及其报刊加重媒介素养内容,是因需而做的。
按理说,新闻人更要懂得和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因为干的就是这个。但是,很多新闻人恰恰缺乏媒介素养,不懂得不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例如不深入实际调查,虚假新闻蔓延;见风就是雨,跟风炒作;迎合所谓民意,不讲辩证理性,欠缺法治观念。而对新闻传播规律的不尊重,是最要害的:消极地面对新闻主管部门对有些新闻事件“慎报”的要求,鸦雀无声,不履职不尽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力丹讲,“没有不好的问题,只有不好的回答。”“一般情况下,凡是公开发生的事实,没有不能报道的,问题在于如何有理有利有节地报道。”党政官员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新闻人更应明白这个道理。
工作不同,身份不同,新闻人与官员的思维方式毕竟不同,谁都不能也不应该替代谁,应该相互尊重。让新闻人用官员的思维方式来做新闻,显然不对,是与改革方向相悖的;让官员用新闻人的思维方式来行政,既不妥当也不可能。两种思维方式各有各的道理。
每年的4月15日对__来讲,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这一天,激情与平淡相伴,这一天,过去与未来相伴,这一天,我们与__相伴。四月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四月是一个绿意浓浓的季节,四月也更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季节。去年的今天我们美丽的珠宝宫殿开业了,同样,今年的今天,我们迎来了同样美丽的一天,“浓情四月,缤纷五洲”,借助今天的活动我们为众多的支持我们、鼓励我们的朋友们带来了雅俗共赏的娱乐节目,也为朋友们准备了相应的礼品。
借助活动的开展可以有力的提升__珠宝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与信誉度,有力的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而专卖店的周年庆典与五一劳动节又相距较近,也成为我们为五一宣传的一个很好预热期。为此,我们组织了相对较大的一个宣传阵容。
浓浓的春意,浓浓的绿,浓浓的(四海五洲)深情,浓浓的多姿多彩心(新)意。
邀请记者:燕赵晚报记者、燕赵都市报记者、精品导报记者、商报记者、河北电视台记者、石家庄电视台记者、电台记者
宣传的亮点:在__商会的倡议和组织下,将在行唐县鲁家峪村兴建一所希望小学。4月15日__珠宝宫殿借一周年开业庆典之际,将当天销售额的全部捐献给这所希望小学,用于学校的建设。学校建成后,公司将持续的关注该希望小学贫困学生的状况。
演出活动开始前以优雅动听的古筝、二胡与琵琶演奏为背景音乐,美丽的模特静态展示公司的新品,力求做到让到场的新闻记者感受到__珠宝的与众不同,以有利于以后的媒体宣传;也让到__珠宝宫殿的顾客感受到另一种与众不同。
注:古筝演奏邀请专业学校的学生参加演出;模特要求做到严格挑选,以能代表公司产品的风格为准;与粉佳人合作服装、化妆、造型(夸张造型)等。
童声演唱以及礼品派送(邀请鲁家峪村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到现场,与城市的孩子们合唱歌曲“祈祷”);
5、专卖店门口:古筝演奏、二胡、琵琶(列队演奏,体现出浪漫、高雅的美;时间,9:30-10:00)。
专卖店:挂旗、x展架、活动宣传单页、柜台内水晶展架、一周年纪念品(头饰品、胸针)、其他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