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德体育2023年12月26日,西安体育学院鄠邑校区教学综合楼项目正式在校区东区开工。开工仪式上透露,西安体育学院后续拟整体搬迁。
此次开工意味着什么?整体搬迁是否将设鄠邑校区为学院本部?未来,新校区又将如何发展?日前,华商报记者专访了西安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富生。
西安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六所体育高等院校之一,同时也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体育高等学府,创办于1954年,原名西北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西安体育学院。学校初建时,全院仅有230名学生,草创期间办学条件异常艰苦。
2001年起,西安体育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为国家体育总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陕西省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1958年,西安体育学院迁至西安市含光路。搬迁至今,含光路校区伴随这所体育高等学府走过了66年的历史。学校现有含光、鄠邑、沣峪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300余亩。目前在校本科生8565人,硕士研究生1344人。从含光路65号到如今的三校区一体化发展,含光路见证了西安体育学院的发展,也见证着西北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而如今,西安体育学院拟整体搬迁,也正是校方出于对学校全面发展的长远考虑。
据悉,鄠邑校区教学综合楼项目总建筑面积为4.8万平方米,概算投资4.2亿元,是涵盖大学主要基本功能的标志性建筑,包括能够容纳图书100万册的现代化图书馆、100多间各类智能化教室、60余间现代化实验室以及教学配套的各类设施、学术报告厅以及教师工作室等各类功能的教辅用房。
记者注意到,2023年12月7日下午,省残联、西安体育学院在西安举行西安体育学院沣峪校区移交协议签署仪式。会上,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刘荣贤介绍,此次沣峪校区整体移交省残联管理,是促进残疾人事业和体育事业更快、更好、更高融合发展的务实之举,是助推陕西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有力行动。
这一举措从侧面印证,此后西安体育学院便只管理含光、鄠邑两个校区,拟整体搬迁更是将鄠邑校区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自2023年年末李富生在开工仪式上提出西安体育学院拟整体搬迁至鄠邑校区至今,仅半月时间,这一消息便引发了广泛关注。
日前李富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到亿德体育,鄠邑新校区建设是事关学校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亿德体育,对学校未来发展将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
“鄠邑校区教学综合楼项目是我校建设现代体育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成了多种功能和用途,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学术、文化交流等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学校教学综合楼主要包括教学楼、实验楼亿德体育、图书馆、礼堂、学术报告厅、校史馆等设施。这些设施的功能和用途各不相同,但它们共同构成了学校教学综合楼的完整体系。”李富生表示,这次项目的开建对于学校来讲有三重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训练科研竞赛场馆用房和学生宿舍紧张的问题十分突出,办学空间不足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瓶颈,建设新校区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的热切期盼。2017年,恰逢我省承办十四运会良机,西安体育学院承接了五个项目的办赛任务,完成了“一馆四场”建设任务,顺便开始了鄠邑新校区建设工程。
全运会结束后,为了缓解老校区办学压力,部分学生开始搬迁至鄠邑校区上课,由于经费紧张,只有对原有比赛场馆和比赛看台辅助用房进行简单改造,作为学生教学、训练设施加以利用,条件非常简陋,根本无法满足日常教学训练需要,师生意见较大。去年9月份李富生来西体工作,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下决心将改善办学基本条件、缓解教学训练场馆不足作为首要任务,经过三个多月不懈努力,一期项目鄠邑校区教学综合楼项目如期开工,后续还要陆续完成综合训练馆、学生公寓等项目建设,确保在年内所有教学基础设施将全面竣工,为师生创设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体育大学校园。
《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必须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对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等基本办学条件提出了专门要求,否则将限制招生。本次教学综合楼的建设,是根据目前学校办学实际,按照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要求,基于学生需求做出的重要抉择。通过教学综合楼建设,将彻底解决学校教学设施不足的窘境,完全满足办学基本条件要求。
进入新时代,面对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教育强国等国家战略实施,社会对体育行业高质量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亿德体育。体育行业高质量人才培养必须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的管理水平,这次教学综合楼一期项目开工和后续项目陆续开工,将极大拓展办学空间,提升教学训练科研条件,极大改善育人环境,对于西安体育学院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为后期完善两校区功能布局,有效解决办学资金不足矛盾,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使学校办学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找到了出路,也为学校正在开展的“百日奋战”提出的“五个强校”(本科强校、体育强校、人才强校、科技强校亿德体育、管理强校)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富生解释,鄠邑新校区建设完成后,西安体育学院将部分本科专业迁往鄠邑新校区,研究生教育和部分专业还需要运用本部良好的硬件设施资源进行教学。通过鄠邑校区新校区建设,主要是有效缓解教学训练场馆等办学条件紧张的矛盾,“届时我们将重新规划两个校区的功能,科学布局学校未来的发展。”
西安体育学院鄠邑校区管委会官网信息显示,鄠邑校区分两期建设,校区一期项目主要建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5个比赛项目的场馆“一馆四场”,整体包含手球馆一座、曲棍球、棒球、垒球、橄榄球比赛场地共10块(含附属看台),以及配套的配电中心、污水处理、道路、景观绿化、信息化网络、运动员公寓、食堂等。是“十四运会”主场馆之外,占地最大、承揽项目最多的赛区。
二期项目则主要规划建设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游泳馆、体育宾馆、教师公寓等,能够满足未来6000多名师生教学、训练和生活需要。
作为西安体育学院投资最多、占地面积最大、设施最为先进的校区,2017年学校便开始安排部署鄠邑新校区建设相关工作。
西安体育学院官网信息显示,2017年10月18日,西安体育学院鄠邑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召开第一次会议,安排部署近期新校区建设相关工作。
2018年1月26日,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协同鄠邑新区办、建设局、国土局完成新校区东城路两边地块新“四址”的确认工作。
2019年8月15日,鄠邑新校区暨“十四运”场馆二期工程——曲棍球、棒球、垒球、橄榄球场地及看台、附属用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而此次开工的鄠邑校区教学综合楼项目,则是学校党政站在谋划西体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学校开展“百日奋战”专项活动的头等建设任务,是学校2023-2025年三年行动计划的头号工程,它也是鄠邑校区单体体量最大的主体工程。
作为新校区建设工作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李富生表示,新校区建成后,将根据两校区的区位优势和现有场地资源优势进行规划布局,目前还在初步筹划阶段,还未完全确定。初步设想在含光校区实施大学科技园或产业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