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德体育近年来,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迎来新变革,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和规范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发展。新学说近日发布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中国》报告主要从历史轨迹、行业概况、行业趋势等维度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进行了剖析,旨在为办学者提供参考。
报告梳理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将其发展分为初创期、转折期、爆发期、变革期四大阶段。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前身是外交人员子女学校,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69年巴基斯坦使馆开办的北京巴基斯坦使馆学校。1995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亿德体育,以引导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有序发展,并明确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举办者限制。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来华外籍人士增多,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2020年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中国发展迎来变革期。例如,北京、深圳、重庆等地先后放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举办者限制。
数量方面,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共有129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年均增幅为5.6%。2000年之前我国仅有43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而在2000年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数量增长较快亿德体育,在2016—2020年间就新增了31所。从地域分布上看亿德体育,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四地的学校数量占中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总量的42.6%亿德体育,远超其他地区。其中,广东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数量最多的地区,共有23所。浙江、上海、北京分别以12所、11所、9所紧随其后。此外,江苏、辽宁、四川、海南、安徽、福建等地均有分布。
从课程上看,国际预科证书课程(IB)成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首选,占比达44%;美式课程、英式课程分别以25.4%、20.1%位列第二和第三位。此外,不少学校还开设日语课程、德语课程、法语课程等,所开设的课程基本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招生国别有关。
报告提出,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等冲击下,外籍教师流失率较高成为部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面临的一大挑战。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应考虑外籍教师的跨文化背景等问题,洞悉外籍教师在中国教学的诉求,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以及具体的需要招聘外籍教师。同时,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作为多元文化的场所,需在文化背景、职业追求、教学、生活习惯等方面对外籍教师提供支持,构建和谐的管理体系和校园文化环境。
英国大学与学院招生办公室(UniversitiesandCollegesAdmissionsService,UCAS)近日发布了关于赴英国留学动机的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为1300名申请赴英国留学的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当要求调查对象对留学因素重要性进行排名时,一半以上的学生将大学或学院的声誉选为第一位,这说明,对于留学生来说,比起学科的质量和声誉,他们更重视大学或学院的质量和声誉。这种趋势在亚太地区的学生中更加明显,如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此外,出国留学最常见的动机是体验不同国家的生活,75%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选项,这表明申请者不仅追求卓越的学术成就,也注重全新的生活体验。调查发现,不同国家学生的动机存在明显差异,如对于尼日利亚学生来说,出国留学最重要的动机是获得支持他们职业生涯发展的技能,他们对就业更加感兴趣。而对印度学生来说,选择留学的最重要因素是高等教育的质量。
针对调查结果,英国大学与学院招生办公室呼吁更新英国国际教育战略,以一种针对特定学生留学动机的个性化方法来吸引留学生,以促进英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朱慧云)
尽管欧洲已经明确了“到2030年20%的毕业生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海外学习”的目标,然而研究发现,虽然参加国际交流的年轻人和学生的总体数量在疫情之前迅速上升,但在过去10年间,参加国际流动项目的弱势学生数量几乎停滞不前。根据2019年“伊拉斯谟+”计划的年度报告,约2.1万名流动学生被认为是弱势学生,不到参与者总数的7%。
最新研究表明,欧洲许多国家和高等教育机构已经发现,多样性才能孕育卓越,并在采取新的方法使弱势学生群体能够参与到国际流动项目中亿德体育。然而,不同欧洲国家和高等教育机构的战略有很大不同,原因在于每个国家的社会话语体系、国家福利制度、立法框架以及文化和治理结构存在差异。尽管欧洲和国际层面上对加强国际流动的社会包容性作出了广泛承诺,但只有少数国家采取了具体措施。到目前为止,只有8个国家监测了弱势学生群体参与国际流动计划的情况。除了战略方面的差异外,研究还发现,在申请程序、补助金及服务、获得实用信息(旅行、住房、医疗保健)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方面,弱势学生群体仍存在许多障碍。对于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来说,获得国际流动体验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如果没有一个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支持框架,他们可能永远不会考虑出国留学的可能性。
调查还发现,弱势学生群体本身非常渴望到国外学习、参加培训或做志愿者。他们希望与普通学生一样,有机会到国外体验生活,改善个人的就业前景,扩大社会关系网络,学习不同的语言和教学方法等,同时也期望能够取得更高的学术或工作成就,提高语言或社会技能,树立发展的信心。研究提出,建立一个包容性流动平台和工具箱,其具体内容包括:其一,建立包容性和多功能流动框架,涵盖高校和利益相关者在流动战略、认识与合作、信息提供与交流、补助金与申请程序、支持性服务与目标群体等方面应考虑的目标和行动要点;其二,提供全纳性流动指南,就如何设计和实施全纳流动框架提供实用建议;其三,开发自我评估工具,以便各利益相关方对照包容性流动框架检查其目前的做法;其四,设计电子培训包,提供获取上述提示和建议的替代途径;其五,建立由弱势学生群体组成的交流团体,鼓励高校以包容和无障碍的方式宣传向外流动的好处;其六,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吸引利益相关者发布关于国家或机构的包容性措施和服务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