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德体育2023年10月27日,叶圣陶先生诞辰129周年之际,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在京召开了“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20周年纪念座谈会。
经过20年的努力,这场大赛已成为国内权威中学生写作赛事之一,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搭建了文学研究、大学中文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之间的桥梁。
20年来,“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文艺方针,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弘扬叶圣陶教育思想,助力语文新课程改革,引领中学生健康写作,发现与培养文学新苗”四项宗旨,形成了“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写作理念和评稿标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原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大赛评委会主任吴思敬认为,实践证明,由于理念正确、程序严谨、评选公正,大赛赢得了学校、师生亿德体育、家长的信赖,赢得了教育界与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支持,成为了国内中学生写作领域的标杆性赛事。从2019年开始,大赛进入由教育部审核批准的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白名单,此后始终榜上有名。
中国文坛从来不乏各种文学大赛,从刚刚在乌镇落幕的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到各地此起彼伏的大小文学奖项,再到校园里的作文大赛,文学就像福楼拜所说的“炉中之火”,温暖了众人。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不仅为促进中学生写作搭建了展示交流的平台,也发展成为了一项“文学的希望工程”(白烨语),那么,它是如何从众多赛事中脱颖而出的呢?记者在该大赛举办20周年纪念座谈会之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2003年,随着教育部颁布的新“初、高中课程标准”全面实施,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学生》杂志联合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部,发起创办了“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学生》杂志是一本具有深厚历史内涵的名牌杂志,1930年由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叶圣陶创办,1964年主席亲笔题写刊名。为了表达对叶圣陶先生的纪念,传承叶老的教育思想,在叶老家人的热情支持和授权下,大赛以“叶圣陶杯”冠名举办。
2010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成立了校园文学委员会,参与主办该大赛;2016年(第14届)起,大赛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中学生》杂志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承办。当代文学研究会参与举办,大大提高了大赛的专业水准,使“叶圣陶杯”大赛成为目前国内同类赛事中学术背景最为雄厚的一个。
2018年起,教育部对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加强规范管理,该大赛改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和《中学生》杂志承办。经教育部严格审核,该大赛被列入首批白名单之中,其规范性和权威性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20年间,“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已成功举办了20届,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20年间,大赛一路阳光,也历经风雨,筚路蓝缕,勇毅前行,陪伴无数中学生激扬文字、圆梦青春,得到广大师生的热情支持,成为广受欢迎的作文赛事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办赛风格与竞赛文化。
2023年2月15日,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所长曹文轩提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与广大学校——尤其是中小学之间建立了十分广泛的联系,已经拥有很有规模的可供开采的资源;“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则是中国资格最老的大奖赛之一,是教育部认可的为数不多的权威大奖赛之一。双方拥有不同的资源,但却是互相需要、互为滋养的资源。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的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向大众普及文学,为青少年开设文学课,为全国的中小学语文老师提供专业培训,等等。而我们想做的,也是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想做的事情亿德体育。双方的联合一定会是一加一远大于二的联合。
作为“叶圣陶杯”作文大赛的具体组织者亿德体育,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世龙见证了“叶圣陶杯”作文大赛的艰难和逐步走向壮大的过程。据王世龙介绍,20年来,大赛在决赛命题方面始终坚持所倡导的写作理念,并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使之成为本大赛最具有特色的部分。
早期的决赛命题重视配合中学语文课程的写作教学,作为大语文课的一个组成部分,侧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以及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情况。在命题中突出了两点:一个是写作内容方面,更多地鼓励选手关注“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关注日常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强调写作内容的生活化;二是在命题策略上,接近一般考试作文的模式,不偏不怪,易于理解和掌握。
随着大赛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参赛人数越来越多,在决赛中暴露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最突出的是,为适应升学考试,很多学生的写作表现出模式化、套路化,语言华丽而内容浮泛。
为此,大赛组委会从第14届开始对决赛命题的思路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不再局限于考察参赛者的基本写作能力,一方面突出从文学创作的审美思维引领学生的创新写作,一方面更好地发挥大赛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独特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是写作与思想教育统一,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写作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本来是题中应有之义,然而,有些学生在表现所谓“宏大主题”时,常常照搬宣传口号,对于国家情怀、时代精神的体验并不真切。在近几年的决赛命题中,“叶圣陶杯”作文大赛组委会有意识地尝试调整。例如,2021年是建党百年,决赛命题就围绕国家的“百年巨变”来设计决赛题目。其中A卷第一题,基本要求是:根据家中长辈所讲述的家族故事,反映一百年来的家国变化;而B卷第一题,则要求参赛者根据李大钊散文中关于百年前“路”的描述,以“路”为话题,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变化。
“思想道德教育不应该是空洞的口号和单向的灌输,而应该是润物无声的影响与渗透,是艺术表达和理性思考,更是发自内心的价值理解和体认。”王世龙说,通过大赛的命题引领,积极地实践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也正是举办大赛的主要目的之一。
二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高雅的文化品位。近年来,大赛的决赛命题中都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致力于引领当代中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格调。例如,2023年第20届决赛题,要求写的是“担当”的主题,题干中引用了《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梁启超“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等名言,最终落脚于习对青年人“担当”精神的殷切期望,提示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与写作中注意联系古今,增加文章的厚度和阅读的深度。
三是五育并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2018年第16届有一道决赛题,要求学生根据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对“典雅”之美的描述写一篇文章。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个题目更多地思考、体味、描摹各种不同的审美范畴。
四是执简驭繁,重视写作技法的引领。作为一个中学生的写作竞赛,发现文学新苗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还是推动大多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竞赛不只是对学生现有能力和水平的考查,更对他们未来的写作起到启发和促进的作用。
王世龙表示,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命题为更多的语文老师提供思路,从中获得启发,改进自己日常的写作教学,尤其要将写作与思想教育、审美教育乃至生活教育结合起来,将写作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不但要选拔造就更多的文学写作特长生,更要助力学校培养出有情趣、有思想、会生活、懂感恩的新时代文化人。
这首小诗,是诗人的“夫子自道”。大赛评委会主任吴思敬在 2023年5月20日举办的第20届“叶圣陶杯”大赛决赛开幕式上声情并茂地朗诵这首诗歌,并且说道:它不仅是赠给叶圣陶的,也是赠给我们今天的年轻人的。
校园文学作为面向未来的事业,既是一种教育现象,也是一种文学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吴思敬指出,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最核心的内容有三点:
一是强调抒真情、说真话。所谓“真”,是指文章的内容是否具有真实的客观性而言的。好文章决不能与谎言并存。真实,是文章最起码的品格,从根本上决定了文章的价值。文章的真实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二是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这二者是互相交融的。叶圣陶历来倡导立真求诚,强调作文与做人的统一。他说:“立诚最可贵”(《语文教学二十韵》),“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作文论》)。有了求诚的品质,才能坚持说真话、说实话,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不会生编乱造,装神弄鬼,去说假话、空话、套话,说言不由衷、不疼不痒的话。
二是强调情感真挚,健康向上,用一颗温暖的赤诚的心,表达对祖国、对人民亿德体育、对自然的爱,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灵魂。如叶圣陶所说:“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亿德体育,结得丰实的果。”(《作文论》)。叶圣陶这里说的“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就是说人要葆有一颗童心。
三是强调好的文章要给人一定的美感,要有巧妙的新颖的构思,要有完整的结构,要有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要有自然流畅、鲜明生动的语言。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详细讨论了组织、文体、叙述、议论、抒情、描写、修辞等等,主张写“加了工的话”“写作要有中心”“想清楚然后写”……这对培养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举办‘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推动校园文学活动,不仅是指导学生写作,更是指导学生做人。它会让学生不断调节自己的个性,涵养自己的心灵,让浮躁的心态转化为深沉,让庸俗的情感转化为高尚,从而使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美好、纯洁、丰富、隽永。”吴思敬说,新作文大赛只是一种手段,从根本上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和校园文学活动,完成的就是这样一个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的任务。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我们的工作,就会感到它不同寻常的意义。
大赛领导小组组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高度评价了大赛的育人价值。他认为,历经20年的辛勤耕耘,“叶圣陶杯”大赛吸引了众多优秀中学生参赛,产生了众多佳作,这是对中学写作教学的推动,也是对叶圣陶等前辈大师的纪念和献礼。当代文学研究会的职能与使命不仅是文学研究与评论,还包括文学教育,而主办“叶圣陶杯”大赛就是践行文学教育最好的体现。大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文学素养,发现了众多有前途的文学新苗,而且引领着写作教学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今后要继续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质量,积极为培养具有文学素养与写作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的确,20年来,在这一大赛的影响和带动下,很多中学开始关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选拔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潜质的文学新苗,对中学生的日常写作乃至文学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的途径。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文学具有“使人们抛弃卑鄙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的力量。历届大赛中,文学少年们用年轻的笔墨、鲜活的文字提炼出属于当代少年的生活百态,挥洒青春梦想,唱响时代新声。百年名校北京通州区潞河中学自陈昌佑校长在1927年提出“人格教育”的办学宗旨以来,始终以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为己任。坚持立德树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践行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与叶圣陶老先生的“人本教育”理念是一致的。该校副校长李晨松介绍说,潞河中学积极参与历届“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屡获佳绩。麦麦提敏·阿卜力孜和费圣轩等当年获奖学生,如今都已成为优秀的青年作家。麦麦提敏·阿卜力孜的诗集《顶碗舞》入选了中国作协2022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诗集中的现代意识、探索精神和民族特色在文学界获得了好评。在麦麦提敏·阿卜力孜的少年时代,“叶圣陶杯”回应了他对文学的热爱,给予了他肯定和荣誉,相信这种影响对他坚持探索文学创作之路是重要的、深远的。20年20届,“叶圣陶杯”大赛就这样引领和扶持了一批又一批真诚向往文学殿堂的孩子,使他们的文学才能得以展现,让他们的文学梦想深深扎根。
“中学阶段形成的阅读习惯、审美趣味、思维方式将产生极其长远的影响。”北京市十一学校文学创意写作中心主任、语文教师葛方圆表示,现在的中学生对新鲜的知识符号、文化现象接受度极高,非常熟悉消费时代的文化娱乐现象,善于搜索、获取信息,但也存在生活常识欠缺、不善于关注社会关心他人、思维碎片化、语言体系单一化等问题。而深度思维和共情能力的欠缺,语文能力的不足,既制约了中学生的阅读拓展,也影响了他们准确且丰富地表达自我。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写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是中学生的一项重要素养,通过引导他们参与作文赛事等实践形式,激发写作热情,提升写作能力,从而不断促进广泛阅读、大量阅读。从现实来看,简单地列书单、塞名著给学生,并不一定具备有效性和持续性。当下,更需要的是立足课堂、搭建平台、创造机遇,如此才能真正让文学阅读在中学生的每一天都有生长的空间。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多年来连续担任大赛组委会主任,他认为,作为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中学生写作赛事,“叶圣陶杯”始终重视通过决赛题目给青少年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引领,在命题中主动呼应党和国家的大局,体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弘扬正能量。当然,这种引领是通过文学写作的形式,以形象的、间接的、更容易为青少年所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例如,2022年决赛A卷的题目意在引导参赛选手结合历代贤哲、伟人对年轻人的期待,思考在当今民族复兴的历史背景下,青少年应有的责任担当,而题目的落脚点则是“我准备好了”这样具体的话题,引领他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为未来所要扮演的角色做好充分准备。这种艺术化的书写、付诸自我反思的思想教育可能要比单纯的说教更为有效、深刻。
2022年是大赛的重要转型之年。大赛更加突出了素质教育导向,坚持公益性、“零收费”和公平自愿原则,严格执行了教育部《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校园文学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早表示,大赛能够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尊重,源于大赛本身素质教育导向和对教育部有关政策的严格执行,这是大赛的底线原则和生存法则。他说,教育部关于面向中小学生大赛的相关规范,指明了大赛的发展方向,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公益原则和育人导向。为此,大赛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在省赛阶段,为了确保大赛的公益性,组委会强化了与各地中学的直接联系,由学校及任课教师直接组织学生参赛,并参考学生的日常写作表现进行初评推荐……这些举措保证了评选的公正性与合理性,避免了各种中间机构的介入,为中学老师将大赛与日常教学密切配合提供了条件。
“作文先得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怎样写。这两个问题解决得好,越练越有进步,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叶圣陶的孙女叶小沫表示,让众多中学生通过参加大赛,学会写作、热爱写作,写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好文章,这给了他们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圆成才发展之梦,也使好的文风在社会上发扬光大。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评委会,一部分是大学教授和著名作家、评论家、资深编辑,他们中有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全国重要文学奖项的评委,另一部分是顶级的语文教育专家,包括中学特级教师、省市语文教研员等,这样一种组合使评委会具有代表性与权威性。在全国决赛阶段,每份赛卷至少由三位评委盲评打分,保证了评奖的公正公平。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的成就有目共睹,首先来自大赛始终坚持正确的理念,传播积极的价值观、先进的教育观和生动的文学观,在形式与内容上不断改革创新,发挥了应有的育人作用。”在张清华看来,大赛若要走得更远,更受欢迎,还要认真总结经验,更深入地把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和大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配合中学写作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原标题:《在中国校园里播撒文学的种子——“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走过20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