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德体育一所国际学校的“死亡日记”

  亿德体育近些年来,随着“留学”成为越来越多中产家庭的标配,「国际学校」在国内愈发普及,但其实并不是所有国际学校都代表着好的教育水平,国际教育圈更是信息纷繁复杂,本文作者就是一位国际学校筹备过程中的亲历者,本以为通过团队的努力在公众认知层面打造成一所中西合璧的名校,结果却是被开除了....

  想写这个经历很久了,因为作为一个职场中人,那曾经是我的高光时刻,工作成绩获得多方赞誉,然而,中外双方快速解约,我参与处理完一些善后,新团队入驻后,新人欢唱,我又像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一把破扫帚,无人问津。

  但是,我曾经的这些工作经历,那么真实地存在过,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在我的履历中,在我充满奋斗的青春回忆中……

  这个项目是我当时所在的教育集团的第一个国际项目,不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是“外国高中+双语初中”。学校开办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对方是一个在他们国家名气和排名都不错的中学。

  我们跟对方大致合作形式是:我们付给外方品牌使用费,学术、人事、教育教学管理等归外方,地面运营(包括政府关系,学校后勤等服务)归中方。这也是双方或多方合作的项目中,比较常见的分工。

  但是经历过中外合作项目,或者将外方品牌落地中国的同仁都知道,这其中有很多“致命细节”,比如校长或老大是中方还是外方,谁说了算?外方说了算(或者说最终决策的是外国人)肯定不行,因为学校在中国。那么,更直指核心地说:如何在“尊重外方”和“保障学校在中国土地上高效运行”之间把握好尺度?

  再比如,连接中方和外方的高管,是要有多重素质的,因为他可能一头连着一个纯外国思维的外国人以及团队,另一头连着一个纯中式思维的老板和资本。再往远点说,此人一端对接源自希腊审辩思维传统下的基督文明和其价值观,另一端对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孔孟之道下的农业文明和其悠久的价值标准,此人如果不具备相应素质,那就比较麻烦。

  拿我们当时负责人的真实故事来说。在一次工作沟通中,涉及到对外使用的学校名字的确定,这位负责人得知我们必须要用纯外方的名字时,他说:还是要用这个名字啊,真是丧权辱国!他曾经是历史老师,没有海外背景,不会说英文。

  我震惊了,能用出这样的词汇,表露了他对这个“合作”本身的理解。还有,他后面可能会做出哪些事?当时我就隐隐感觉不妙。但也来不及了,带着在这一年往前倒推一年的成功创校经历和集团老板的信任,我轰轰烈烈地投入到了这所学校的筹备和招生工作中。

  本身对集团和老板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加上对项目负责人的能力模型判断了个七七八八,我当时只抱着一个想法:无论如何,这也是我的事业,必须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将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到最好。

  因此,我当时的判断是——我要在品牌建设上将这所学校,在公众认知层面打造成一所中西合璧的名校。因此,在校园还是工地的情况下,建筑公司将图纸做了简单的渲染,并把这些图片做成视频,十分粗糙,但设计理念在。我将这个几分钟的小短片每一帧都配上字幕,当做宣传片之一来使用。在其中展现到校园的静谧处,我用了庄子的一句话: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亿德体育。

  不仅如此,我还绞尽脑汁,花费一周时间将外方学校非常简单的一个口号翻译成苏轼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得到了当时前来视察的一位教育局领导的赞赏。

  在那个项目中,我们市场招生团队共9人,我和负责外方的中国同事相互欣赏,配合默契。虽然我们服务于这个项目的中外两方,但我们都十分热爱和投入自己的工作,更加希望这个项目顺利和繁荣。具体地,她负责宣讲、接待家长和带着大团队往前走,是精神领袖。我负责家里的事,从内容生产把握到市场投放等,整个品牌市场招生的所有成块的工作,除了接待家长和宣讲,其他都在我手上。她主外,我主内,我们之间也建立了深厚友谊。

  我当时基本配置是两台电脑,一台苹果一体机用来看设计和各种视觉效果,另一台笔记本用来写作、沟通和对接。

  我得到了回报是身体严重劳累以致于过劳肥,胖了10kg,外加衰老。我家人带着孩子来看我,孩子一岁多,路人跟我寒暄时,将还不到30岁的我误以为是孩子外婆。不过,还有一些回报,非常挑剔的外方老大来到中国后对我们对外品牌输出的品质十分赞赏,说自己此生的梦想清单终于可以再划掉一项,就是将学校开在中国了。

  另外,我们的招生也十分喜人,当时一些顾问认为这么高定位的学校,首届能招收到30人已经非常了不起,实际上,我们招收到的人是这个数的3倍还多。同时期,那个城市的另一所定位跟我们一样的学校,招收到了两三个人,当年没有开学,第二年重新招生才开学。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生均招生成本在1万元。2021年那个城市的一所新校,定位比这个低,是集团化连锁学校,生均成本在4万+元。这背后是一批敬业的人不辞辛苦的努力,这批人中肯定包括我。

  即使在项目做到一半时就有人来以翻倍工资+奖金为条件挖我,但我仍然坚持将项目做到底,然后开心地出国去获得一个学位。在国外的生活,繁忙而简单,我跟国内的一些工作上的伙伴并没有断联系,包括那位合作默契的外方负责人。

  一天下午,我正在忙学业上的事,突然收到她的消息:我们解约了,我们外方的老大带着7个白人律师来通知你前任老板,我要跟你解约。后面紧跟着是她一连串的很多条发泄情绪的消息。

  这消息对我来说如晴天霹雳。虽然我在工作时已经想好了,无论如何让自己对得起这珍贵的职业生涯之一页,虽然这位外方负责人朋友持续向我吐槽过一些项目的情况,但这毕竟才开学几个月,几个月就到了如此地步。有分歧可以商议来解决,怎么到了解约这步?

  我前面提到过,一位男同事说合作条款签订“丧权辱国”,其实还有一位同事,级别更高一些,后来被奉命去处理和解决这个项目的矛盾,该女领导风格极为剽悍,刚从体制内出来,更无国际化背景。

  因此,在处理家长和学校矛盾时,在公开场合与家长跟合作方发生争执。当然,这一切都导致项目被快速玩残了,疾步走向死亡。所幸的是,这位女领导如今已经基本上在业内消失。

  外方走了,学校还要继续下去,怎么办?老板引入了一个没有办学资质的品牌,对方有学生,需要场地,出租金,但要完全地使用整个校园。该品牌与之前的外方品牌之间,两者从定位到用户画像完全是两码事亿德体育。

  事实上,学校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被类似这样的解决方案诱惑,比如,咱们场地这么空,要不要办高复班吧?要不要租给培训机构/成人教育品牌等。可想而知,自从该品牌入驻校园后,各种矛盾从来没有断过,鸡飞狗跳、相互投诉是常态。

  终于毫无悬念地,这个学校在运营两年后亿德体育,高中部,本来是我们倾力打造的闪耀部分,这个本来会原汁原味采用真正外方课程的高中部,经过解约和各种死去活来的折腾,最终只剩下3个学生,初中部还有寥寥几十个。这也同时表明着财务上的巨大亏损。

  一天我突然被叫到办公室,老板要我跟他去法院一趟,因为有家长起诉我们。而所有经历筹备期的人都辞职了,我是仅存的那个。我必须去。

  在法庭上,对方律师用看恶棍和骗子的眼神和语气对我方发话。我坚持了还原事实。虽然法庭是会支持消费者权益,毫无疑问。我主张的是,消费者受害不是我们蓄意的,我们也是双方合作失败的受害者之一。

  最后这个事得到了还不错的解决。我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职务行为。但同时,巨大的虚无感笼罩着我,我走在路上感觉都是轻飘飘的,我在想:我是谁亿德体育,此刻我是谁,我做了那么多努力,打造出了一个闪亮的宝贝,不能伴随它成长发展就算了,还要目睹它的黯淡,最后还要亲自为它善后。我之前做的那些事,到底意义在哪里呢?

  总是不慌张、永远有办法的老板最终利用金融杠杆,引入了新的举办者。我最后一次去就是参加他们一个仪式,一场热闹后,各位大佬散去,我走进那个我们曾经做过活动的室内场所,各种回忆杂乱地涌上心头。

  对方派驻的校长是一位女士,她丈夫和孩子都在那个房间。她的白人丈夫径直从我面前走过,没有任何眼神交流。他傲慢的神情仿佛在说:这里以后就是我们的主场了,这位坐在这里发呆的女士,你是谁?

  中国有句古话“皇帝不急太监急”,形容的是手握资源的大佬总是气定神闲,而大佬身边具体干活的家伙天天急得嘴角冒泡亿德体育,入戏很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