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至美九十载 《教育是做的哲学:巴蜀小学教育文集亿德体育》发布

  亿德体育基于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远景目标,以及“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国家级教学成果(以下简称“学科+”)的深化推广,9月15日,第十届小学教育巴蜀创新年会在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拉开帷幕。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教育学会、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协办,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四川省、海南省等各省市教育学会支持。

  大会聚焦“以学校治理变革领导力促教育高质量发展”,邀请教育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校长等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展开交流研讨,寻找解决当下教育难点、痛点,共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之路,同时更展现了一所基层学校在深化落实“双减”、转化落实“双新”中学习方式的真实行动。

  据了解,自2018年巴蜀小学“学科+”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以来,学校持续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每年举行一届学会年会,发布当年对内深化、对外推广的最新成果,回应高质量教育发展中基层小学的应尽的责任与担当。

  年会开幕式上,重庆市渝中区委副书记、区长谢东致欢迎词,欢迎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和同行相聚山城,齐聚巴蜀小学,共话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指出,巴蜀小学以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为载体,创新开展成果交流研讨活动,与全国300余所学校联动,辐射引领50余万师生,为重庆乃至全国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期待通过本次巴蜀创新年会的契机和平台,进一步凝聚合力、激发活力、增强动力,扎实推动学校治理变革创新,持续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重庆市教委一级巡视员黄腾蛟在开幕式上表示,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工作,不断深化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教学成果亿德体育,巴蜀小学“学科+”教学成果就是其中杰出代表。他强调,要与时俱进,让成果活起来,进一步深化推广巴蜀成果;加强转化,让成果热起来,各地各校积极学习借鉴,因地制宜进一步创新;踔厉奋发,让成果用起来,鼓励大家持续为建设教育强市服务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吕玉刚在讲话中表示:本次巴蜀小学举办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很有意义。他提到,教育部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推广应用工作,近两年来成果推广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不断扩大推广应用的范围。二是积极引领教育关键变革。三是有效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四是各类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五是促进优化学校育人生态。以巴蜀小学为例,在“学科+”各项成果的推广应用上作出了积极努力,这项成果已推广到7个省份300多个学校,较好地发挥了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的辐射带动作用。

  为进一步做好基础教育领域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吕玉刚还提出六点建议:一要在成果推广机制上再完善。二是在融合教育改革上再深化,让好的成果、好的理念在一线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扎根,有效应用。三要在成果推广范围上再拓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四要在提升内驱动力上再努力,五要在推广应用的指导上再加强,不断迭代提升。六要在宣传典型经验上再提升,不断扩大成果推广工作的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随后,年会现场隆重举行了《教育是做的哲学·巴蜀小学教育文集》首发仪式,此套丛书以“教育是做的哲学”为行动指引,架设起一座连接巴蜀历史与未来的桥梁,链接了更多关心、支持基础教育的同仁,在共同经历、彼此滋养中过有境界的教育生活,共同照亮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据悉,该文集是巴蜀小学自1933年创办以来,第一次全面、系统、科学的实践总结、文化阐释,记录了巴蜀小学作为全国首个获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的学校,在“后成果奖”时期让“学科+”成果持续迭代深化、推广应用的全过程。

  该文集一套10册,共计280万字亿德体育,是“学科+”成果的再深化、再创造和完整的“办学行动链”,是巴蜀整体文化编织的物化外显,也是巴蜀建校90年来自强不息、深耕教育的自信表达,生动诠释了“教育是做的哲学”思想,为教育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化养料。

  如何在“双减”“双新”下,破解课堂教学现场真实问题?大会以两场学术报告开启盛宴。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褚宏启以《学校治理的本质特征与现实挑战》为题,围绕“教育治理的含义与优势”“政府层面的教育治理”“学校层面的教育治理”“班级层面的教育善治”“学生在学校治理中的民主参与”以及“学校治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六个方面,为与会嘉宾作专家报告。

  “教育治理的本质是民主管理,利益诉求的充分表达与有效整合是民主管理的精髓。”在褚宏启看来,教育治理的优越性就在于多元主体的民主参与。在教育治理的框架下,不同的教育利益诉求能得到充分表达。

  巴蜀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马宏以《学校治理变革·活力领创未来——以学校治理变革领导力促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阐释了巴蜀在“后成果奖”时期,立足“人”的活力的激发,发现真问题,开展真研究,收获真成长,以人为核心的课改再深化行动全历程。

  马宏表示,回应强国建设要求,巴蜀根植于“活力领创未来”,通过“学校治理变革”,迭代升级“学科+”成果中的“管理护航”,带动老师们在一致目标下,专注地去找寻个性化教育的实现路径,从而以教育的专业性真正服务于孩子的一生成长,翻开教育是“做的哲学”新篇章。

  如何让成果变效果,从“我”到“我们”,再从“我们”到“他们”?巴蜀小学在“真研究”成效中选取了“评价和教研”这两大重要抓手,开启实践体验工作坊,与来宾一起在“做”中相互启发,共聚智慧、共创共享、共同成长。

  如何领导评价变革,从对学习的评价到为了学习的评价;从单一评价变革为多元共评……“多元共创·评价”工作坊采用视频、短讲、沙龙等形式展示评价变革领导力的巴蜀模样,呈现出巴蜀秉持评价“是什么人”到“成为什么人”的原则下,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好并为之而努力,真正实现评价的由“筛”到“泵”。

  如何在“双新”“双减”下让核心素养有效落地,以团队方式提升教师课程资源意识和教研变革领导力?如何让每位教师都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工具库,保障教学的常态优质可持续?“多元共建·教研”工作坊聚焦回到现实,回到学校,回到课堂,突出聚能成光,闪耀教师生命之光,并呈现教师活力影响下,学生成长的灿烂星空。

  每一场学术活动,都需要总结引领下的再出发。在“前沿导向·圆桌对话”环节,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国家督学成尚荣聚焦年会主题,与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卓玉亿德体育,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时见,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基础教育》主编孙金鑫,共同开展学术讨论。在对话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凝练面向未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

  在一所学校中,教师有怎么的教研方式,学生就怎样的学习方式;教师有怎样的教育态度,学生就有怎样的学习态度;教师有怎样的家国情怀,学生就有怎样的传承使命。教师、学生的样子就是一所学校的样子,千万所学校的样子就成为教育的样子,教育的样子,就是未来国家的样子,民族的样子!

  教育,最终的成效必然会体现在每个孩子的身上。本次会议,巴蜀小学站在一所一线基层小学校的角度,期待通过“学校治理变革领导力”,让老师们葆有课程领导力,有能力、有意愿去创造,从而激发出学校办学源源不断的“活力”,走好“以人为核心”的课改再深化行动每一步,辐射影响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育人的美好未来。

  来自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赵铭校长谈到:正如马校长所说,有活力的学校,才是有未来的学校,有未来的学校,才是培育党和国家需要的“好孩子”的学校!

  来自上海金山区海棠小学的吴昕副校长提及:此次会议中分享的具有普适性、通识性的操作方式,让我们面对未来更有信心,也让我对改变自己学校的现状充满憧憬。下午评价会场的团队性、趣味性的操作方式亿德体育,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评价的改革一直在路上……

  来自广州番禺实验小学的陈瑞霞校长说到:此次会议带给我的不仅是学术的理论滋养,更是体系下的思维方式转变亿德体育,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每一位教育人都应接续奋斗!

  “事因人而成,人因事而美”。站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的关键节点,此次学术盛会通过围绕学校治理变革领导力,回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有力地回应了在建设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上基层小学应尽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吕玉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黄政,国家督学、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钟燕,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会员成尚荣,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卓玉,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基础教育学会孙金鑫。渝中区委副书记、区长谢东,市委教育工委委员、重庆市教委一级巡视员黄腾蛟 ,渝中区委副书记黄孝明等领导、专家、学者400余人参与了此次年会。(罗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