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娃进国际学校家长和老师吵翻亿德体育了?争议背后暴露出选校路上的大问题!

  亿德体育原标题:送娃进国际学校,家长和老师吵翻了?争议背后,暴露出选校路上的大问题!

  最近关于学校的瓜,真的是一个比一个匪夷所思,先是各种关于国际学校的开年大瓜,接着又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争论冲上热搜——

  一份“家长因上学时间太早在班级微信群怼老师”的聊天记录被曝光,迅速引发网友关注及讨论。

  据了解,这名家长的孩子就读于某公办小学,因为觉得学校上课时间太早,就在群里向老师表示:后续不上早课。但刚说完这件事,这家长又补充了:想下午再来踢球。

  随后,有老师就该家长的言论进行回应。在后续交谈中亿德体育,家长和老师发生了言语争执。

  在评论区,有网友认为学校早课影响孩子睡眠,真的可以取消;有网友觉得学校都是统一管理的,如果人人都这样,老师们也很进行正常教学;还有网友建议:家长要求这么多,不如把孩子去国际学校......

  在大部分家长眼中,国际学校“家长至上”,似乎只要是家长提出的需求,学校都会最大程度地满足。

  但是,这里Ian老师要提醒一句,国际学校的家长虽然在学校的管理、决策、监督上的参与度更高,但是对于某些“无理取闹”的要求,学校还是会秉公处理。

  前段时间,一所国际学校的#换座事件#引发了家长们的热议,事情是这样的——

  起因是一位学生家长听说班上的B同学很淘气,但碰巧新学期B同学就分在自家孩子A的邻桌,家长就不愿意了,要求老师给孩子换座。

  但显然,这种理由老师自然不会同意。毕竟B同学并没有做出任何影响或者伤害A同学的举动,于是就给家长解释:

  学生座位是随机分配的,也都是单独座位。而且后续都是分层教学,很多科目都不是一个班,影响不会很大,可以先观察两周亿德体育,中间有问题再调整,否则其他孩子也会有意见。

  B同学的家长听说了这件事后怒不可竭,在家长群里现场发飙,并且表示不接受道歉,事情一下子闹大了。

  最终校方是如何处理的,暂未看到确切的说法,有小道消息称:学校并未公开回应,反而选择让A家长的两个孩子都转学了......

  对于这件事,很多网友也纷纷站队,但从目前来看,大部分人都比较反对这名家长的处理方式。

  有人觉得家长要求换座就不对,只顾着一己之私,完全不顾别人;有人认为她和老师争论就罢了,还公开指责未成年学生亿德体育,完全不占理;也有人觉得尽管家长存在问题,但学校让孩子转学有点简单粗暴了......

  孰是孰非亿德体育,作为旁观者我们无法主观臆断,只能说,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矛盾,最终受到伤害的都只会是孩子——A家长的孩子离开了熟悉的校园;B同学经此一遭,是否会影响到后续的学习生活也不得而知。

  因此,很多国际学校在招生时,不仅会考察学生的能力,更会考察家长和学校的匹配度,也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家校矛盾。

  然而即使如此,各种家校问题依旧难以避免。不少家长好不容易把孩子送进了国际学校,却又在一段时间后,对课程、师资、教学、活动等各方面觉得不满意。

  这几年,中国的国际教育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选择这种和体制内路线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对于家长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

  很多家长往往是看到了学校的升学成果,想让孩子冲刺牛剑藤,盲目跟风,就更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没有课本,不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了什么(尽管老师每周会发邮件)

  课表上除了中文、音乐亿德体育、美术、体育,剩下大片的空白时间段,不知道孩子在干什么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虽然学得开心了,家长们却更加焦虑了,甚至开始报课外班或者在家请家教补习。

  选择国际学校,本就是为了让孩子“逃离内卷”,为他们提供更多元的教育体验。可如果家长们还是回归到了刷题、做题的老套路,那和传统教育路线又有什么差别呢?

  上海光华剑桥校长雷冬冬博士就曾指出:国际教育与国内教育体系是截然不同的模式,换一个赛道,就要换一种思维,如果从体制内卷到体制外,始终抱着同样的思维方式,估计就要输在起跑线上了。

  说了这么多,还是那句老话:不管选择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选择合适的学校才是最好的。

  正如上文中提到那位给孩子换座的妈妈,她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的苦心很多家长都能理解,只是对于学校来说,她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其他学生,甚至影响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她的要求自然很难被满足。

  国际教育的存在,是满足教育的个性化需求。既然个性化,就是有选择的,学校有选择,家长也有选择。

  例如,有些学校允许学生染发,对于某些家长可能就难以接受;有些学校的手机管理严格,或许就戳中了部分家长的痛点;还有些学校尽管没有牛剑藤,但学生们在小众专业的申请上更有优势,就很适合有特长的学生......

  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往往只关注了学校的课程、师资、升学成果,而忽略了不同学校的氛围和体验,直到入学后才发现各种不如意,最后只能无奈转学。

  在今年的CITD大会·上海站现场,上海教育集团总校长卢慧文女士就指出:如果家长已经选择了国际教育的道路,却还以客户或者顾客的角色来要求学校,学校可能很难成为家长教育路上的“合伙人”。

  每个人都有专业分工,老师希望家长尊重学校的专业性,把专业的教育问题留给学校判断。而学校也会尊重家长的意见,因为家长最了解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家长和学校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才能够为孩子们协力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当我们能从内心真正接纳并做好准备,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国际教育的魅力,我们的孩子也能在新的教育之路上快乐学习、自由成长。